省地方標準《地理標志產品湖頭米粉》2月15日起正式實施。今后,湖頭米粉生產將按照這份地方標準,對米粉選料、磨漿、曬干等加工工藝流程及質量要求嚴格執行,安溪相關部門不但可據此規范湖頭米粉質量,在打假上還將有章可循。
作為蜚聲海內外的地理標志產品,湖頭米粉已成為安溪的特色名片之一。目前,湖頭鎮共有米粉加工戶2000多戶,從業人員1萬多人,行業產值3億多元。
“省標”提高了質量門檻
安溪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工作人員陳新友參與標準制定的全過程,他告訴記者,湖頭米粉省標要求十分嚴格,除了詳細規定湖頭米粉加工的制作工藝要求,同時特別對自然環境、氣候、降水、土壤與植被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如,水必須選取保護范圍內符合溴化物、偏硅酸、ph值、總硬度等一系列指標要求的天然山泉水和地下水。
“產品質量是該標準的核心內容。”陳新友說,生產出來的米粉,要求晶瑩半透明,色澤灰白、均勻;具有獨特的米香味,久煮不糊、口感柔韌、爽滑、有彈性;呈排片狀、大小基本一致,米粉條粗細均勻,干燥潔凈,無霉變,煮后無并條。
此外,“標準”對米粉的判定規則明確指出,出廠檢驗項目,全部符合標準的才能判定為合格品。當檢驗結果中除衛生指標外,其他項目不符合標準規定時,可以在原批次產品中雙倍抽樣復檢一次,復檢結果全部符合規定時,才能判定該批產品為合格品;如檢出衛生指標沒有全部符合標準規定時,將不再復檢,直接判定該產品為不合格品。
“標準無疑是提高了湖頭米粉的質量門檻。”陳新友表示,正因為高門檻和嚴要求,標準制定過程頗為曲折,幾經博弈和堅持,直至2011年6月,標準終于通過了福建農林大學、省質檢院、省農產品檢測中心、省糧油科研所、省農業科學院果樹所、省標準化院、市質檢所等單位權威專家的審定。
湖頭米粉將走得更遠
湖頭鎮福壽村支部書記、宏福米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樟加說:“省標規定湖頭米粉加工的主要原料要取自湖頭,而且要采用當地的傳統工藝制作,這能夠使湖頭米粉歷經特定地域的原料、工藝制作,而具有獨特的原產地風味和地域特征。”
來源:東南網-福建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