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屋外氣溫很低、寒風陣陣,可涵江區萩蘆鎮洪里村枇杷種植戶陳清發家中,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場景:一家老少正圍坐在地上,對著白天采摘回來的早鐘枇杷,進行分類、包裝、封箱。
陳清發告訴筆者,“萩蘆”牌枇杷是“福建名牌產品”,還被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早鐘六號”每年一般在春節后就可以上市了。但去年入冬以來持續低溫,處于高海拔的洪里、利東、官林、友誼等山村正月里就有部分早熟的枇杷可采摘。因為這些高海拔山村夏季氣溫適宜,使得枇杷早花容易授粉作果。針對去年12月后出現的持續陰冷氣候,區、鎮農技人員及早部署,深入果園指導果農對已掛青果的枇杷樹采取防寒防凍應對措施。據陳清發介紹,他們村的果農在采取中耕松土、施肥、灌水、熏煙等傳統防寒保暖的同時,還給枇杷蓋起塑料薄膜大棚,因此村里的“早鐘六號”枇杷果然率先成熟并趕早上市了。
“春節期間,我們天天上山摘枇杷,本地和廣東等外省市的果販就駐扎在村里收購呢,最好時每公斤枇杷能賣到120元呢。”陳清發高興地說,“村里大伙兒這些天也沒空放鞭炮鬧元宵,因為摘這‘金果果’比放鞭炮更來勁呀,目前枇杷收購價仍能賣到每公斤80元。”離開陳清發家時,筆者發現遠近鄰居家的燈也都亮著,燈下都是全家人分選枇杷的忙碌身影。
來源:湄洲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