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大的蘋果樹為什么鋸了?多可惜啊!”2月15日,寧夏仁存渡林場渡口管理站,記者看到朱學明正在砍伐一棵20多年的蘋果樹。
“不可惜!雖然這棵樹去年給我帶來了近千元的收益,但鋸掉它我才會有更好的收成。”朱學明說,“以前我光想著能多產一些蘋果,不僅樹栽得密,也不注重田間管理。起初,產量是上來了,可結的都是小蘋果,賣不上好價錢,年收入也就4萬多元。”朱學明擁有一個占地8畝的蘋果園,已有20多年。
朱學明告訴記者,前幾年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對果樹進行科學修剪時,“把那么多可以結蘋果的枝子剪掉,當時我也很心疼。”然而,秋天的收獲讓他的心疼變成了心喜:“蘋果的質量一下子上來了。尤其是給蘋果穿上外衣后,過去1公斤才賣兩元多,現在一個就賣到了十一、二元錢。”當年,朱學明的果園增收10萬多元。
去年,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朱學明又對蘋果樹進行了間伐。“這棵樹已28年了,放在過去就要淘汰了。去年,我把它旁邊的一棵樹鋸了,當年
這棵樹就為我帶來了2000多元的收入。”今年,朱學明決定再間伐50棵果樹。“別看樹少了,按照去年的市場,今年我家果園能收入十六、七萬元,比去年還要多。”朱學明說,“我們站上的果農都搶著進行間伐呢。”
去年以來,我區組織實施林業科技研究推廣項目32項,全區林業產值達到132億元,比上年增長20%。
來源:寧夏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