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省產棗大縣阜平縣遇到了幾輩子沒見過的豐收,因為沒有外銷網絡,大棗嚴重滯銷。“產棗大村”卞家峪村更是“重災區”,大棗豐收后許多村民唉聲嘆氣。
12月中旬,棗產量達到30萬公斤的阜平縣卞家峪村村民就大棗嚴重滯銷向媒體“呼救”。各大媒體進行了持續報道并幫助棗農進城賣棗至春節前,此后又以《銷售網絡不完善阜平大棗陷入“商販式”銷售困局》為題對該縣出現的這種局面對該縣重產不重銷的情況進行深入報道。
2月13日,阜平縣財政局、扶貧辦、紅棗協會共同召開會議,就該縣卞家峪村如何避免豐產滯銷以及今年的大棗產業發展進行初步規劃,提出方案。
阜平紅棗協會會長陳德廷介紹,他們關注到了去年棗農的困境,也看到了媒體對這件事的報道,他們今年就打算著重從去年反映出來的問題著手,爭取逐一克服。
據悉,今年他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治理”:
建立農業合作社。2011年的豐收讓他們深感棗農各尋出路,艱難外出賣棗的不容易。“今年要成立和一個合作社,不但可以組織大家買化肥、農藥,還要幫大家出去聯系市場。”陳德廷說。
修建停車場。記者曾經去過卞家峪村,道路狹窄,車進車出都非常不方便。“我們的很多客戶是開車從外市來的,如果進來難,怎么能再談收購呢?所以建一個大型停車場,并把道路兩側拓寬,這是當務之急。”陳德廷說。
學習山西太谷的經驗,為棗樹建立鋼架結構的大棚,這樣就即不怕刮風,更不怕下雨了。
建立烘干房。將暫時賣不掉的大棗進行烘干以便儲存。
繼續加大對“無公害”生產的投入,“綠色”、“無公害”是大棗最吸引人的招牌。
據悉,阜平縣大棗種植面積有40多萬畝、1500多萬株,年產量達7000萬公斤。2011年大棗因為豐收,產量達到9000萬公斤,成為歷史最高。卞家峪村是阜平縣的紅棗開發示范基地,是阜平縣大棗的主產村,2011年秋天,卞家峪村所產大棗達到了300萬公斤。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