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間地頭到沈陽居民餐桌里,路途近在咫尺,一捆小白菜背后,在生產、收購、運輸、批發、零售,各個環節價格是如何遞增的?本報報道組一路追蹤發現,經過沈陽市場各個環節層層批零加價,走完“最后一公里”到市民的菜籃子里,每斤價格上漲一倍多!
沈陽市內每天有約上百輛車從蘇家屯區永樂街道互助村發往沈陽各大蔬菜市場。
2月16日早晨,蘇家屯區永樂街道互助村農民黃斌家大棚里的小白菜以每公斤6.6元的價格賣出。
菜販子雇傭工人到菜地里收割小白菜。雖然小白菜的目的地并不遠,但由于要輾轉流通多個地方,所以這些小白菜被分裝在紙殼箱內,每裝一箱蔬菜(20公斤),雇工費用2元錢,每個紙箱造價6元錢。
黃斌告訴記者,過去小白菜一畝地成本七八百元就行了,今年由于薄膜、化肥、農藥的漲價,一畝大約需要投入一千多元。“農民種3年菜,遇到一年好行情,就算是賺了。”
“經常蔬菜漲到高位時,地里蔬菜不夠賣了,種多了還沒有人買。”互助村村委會主任黃引力介紹說,菜農由于缺乏市場信息,部分品種與市場銜接不暢,時常出現豐產不豐收及季節性、品種性、區域性的過剩。
2月16日下午1時,一輛箱式貨車將一車1000公斤小白菜運往鐵西區盛發蔬菜批發市場,蔬菜商齊海告訴記者說:這批小白菜以每公斤7.6元的價格,交由蔬菜批發市場銷售,每公斤蔬菜需要支付0.1元的入場費。
記者梳理了一下這批小白菜的運銷費用:包裝紙箱每個6元,人工裝卸費每件2元,車費190元,每公斤小白菜的費用約增加了0.8元。
下午,盛發蔬菜批發市場中,這批小白菜在這里批發給二級批發市場,如沈陽市各農貿市場、超市等。齊海說,批發市場代理商每箱蔬菜將加價5至10 元,賣給中間商,中間商會再次轉手,一般再經過2至3個環節,才會擺上沈陽的零售攤位,如果再批至外埠市場,倒手七八個環節也不足為奇。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