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南城縣麻姑鮮棗研究所、江西農業大學、南城縣農業局選育的“麻姑鮮棗1號”品種獲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通過,成為江西省唯一通過審定認名的棗類品種,填補了江西果業棗類品種認定空白。
從“本地郎”到江西省棗類第一個新品種,從無人問津到供不應求,南城麻姑鮮棗走過了一段鮮為人知的發展歷程。上世紀90年代中期,為積極響應“南桔北梨、東棗西桃” 省果樹發展規劃,該縣積極調整果樹產業結構,實施“北棗南移”工程。為此,南城一代又一代棗樹人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開始“北上”,每年派出技術人員到山東、山西、北京等地進行棗樹品種專項考察,并引進了梨棗、雪棗等20多個北方鮮食棗類新品種,并在該縣麻姑山下的黃家圍村開發荒山20畝進行試種,并從中進行篩選,通過嫁接培育出麻姑鮮棗系列新品種。
通過這一系列的品種引進、栽種、嫁接和培育,南城棗樹人開始意識到,要想真正培育出適合南方環境、土壤、氣候的棗類品種,必須從南城栽培的本地土棗類品種中進行篩選培育打響南城棗業自己的品牌,必須進行技術和品種創新。于是,南城棗樹人又把目光投向本地棗類品種。據《南城縣志》記載,該縣的沙洲鎮黃獅、臨坊等村均為大棗老產區,其栽培棗類的歷史有近千年,品種有蜜棗、半邊紅等,但僅限于零星種植,不成規模,沒有形成品牌優勢。從2005年開始,該縣成立麻姑鮮棗研究所,由該所和江西農業大學、南城縣農業局共同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南城本土棗類品種進行攻關。通過對“半邊紅”、 “酸棗”等當地鮮棗品種進行篩選、嫁接,逐步建立起南城麻姑鮮棗母本園,通過對母本園麻姑鮮棗的培育,終于形成了“麻姑鮮棗1號”這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且適合南方栽培的棗類新品種。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