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我市cpi漲5%,蔬菜成主要推手
市農委回應:外地菜漲得兇,本地菜貨足價穩
1月,我市cpi漲幅達到5%,蔬菜成主要推手。昨日,市農委召開春季蔬菜供應形勢分析會,在分析會上,市農委回應說:漲得兇的是外地菜,本地菜供應充足,價格平穩。
1月漲幅,藤藤菜居第一
在昨日的分析會上,市農委提供了一份1月蔬菜價格漲幅的分析表。
在分析表上,重慶晨報記者看到,和去年12月相比,我市茄子、四季豆、豇豆、冬瓜、絲瓜等20種主要蔬菜品種,產地平均成交價格每公斤達到了3.23元,上漲了17%,漲幅較大,同比略漲5%。和去年12月相比,產地平均成交價格漲幅最大的是四季豆,上漲41.7%。
今年1月,批發平均成交價格每公斤為4元,環比(與上個月相比)漲16.9%,同比(與去年同期相比)漲10%,環比漲幅最大的是藤藤菜,漲幅達66%。
今年1月蔬菜集市零售平均成交價格每公斤為5.74元,環比漲9%。環比漲幅最大的是豇豆,上漲了30.6%。
價格上漲,外地菜是推手
蔬菜價格上漲,市農委分析,主要有2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節日效應。元旦、春節期間,蔬菜采收勞動力緊張,勞動力成本上漲,而市民對蔬菜的需求量較節前明顯增長,消費量增加,以及眾多來自市外及市內各區縣的鮮菜經營戶陸續返鄉過年,造成局部供應減少,導致了蔬菜價格上漲。
二是外地品種拉高了菜價。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監測的8個蔬菜品種,包括青椒、尖椒、韭菜、西紅柿、蒜薹等5個品種均為外調品種,由于運輸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上漲,拉高了菜價。
市農委相關負責人說,從1月蔬菜價格分析,本地品種供應是充足的,價格平穩,其中蘿卜、胡蘿卜、兒菜、圓白菜等品種價格還在下降。
節過天暖,菜價已經回落
對這種有漲有落的現象,市農委有關負責人評價說,今年1月,由于節日效應,重慶菜價出現了小幅上漲,但基本保持平穩運行。
目前,隨著節日效應的消退,天氣回暖,豐地蔬菜上市量增加,菜價已經開始回落。
來源:重慶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