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走俏的無公害蔬菜,在我市卻只能在大型超市才買得到,價格也相對較貴。近日,市政協委員調研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時關注到這一問題,并打算就此建言獻策,讓綠色、無公害蔬菜直通市民餐桌。
只供大超市
紫色生菜、草莓柿子長在一堵堵“墻”上,而“墻”里沒有土,灌注的是水和營養液等,技術人員只需在操作室里按按電鈕,就可在這個春寒料峭的季節里種植蔬菜。這是記者近日隨同市政協委員調研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時,在旅順光明農民專業合作社園區看到的景象。這座現代化都市農業園區占地300畝,投資3000 多萬元,是目前我國最大的無土栽培、氣霧栽培新技術生產基地。
“市內哪兒能買到這些蔬菜?”有的委員隨口問道。“目前只能在大型超市才能買到,價格要高一些。”工作人員的回答引起委員們的關注:綠色、無公害蔬菜,如何才能更加便捷地進入百姓餐桌?
利潤并不大
在旅順三澗堡街道土城子村,委員們實地考察了大連地區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綠晨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現有社員1000余名,日光溫室大棚2000余個,面積2萬畝,年產綠色、無公害果蔬10萬噸,擁有“綠晨”牌果蔬品種60余個,產品認證、產地認證率達100%,在大連綠色、無公害果蔬市場占有率近 80%。
當得知產品同樣只供應大連商場、沃爾瑪、家樂福等本地和東三省大型超市時,委員們又提出了同樣問題:“為什么不進市內農貿市場、社區菜店?”
合作社負責人給委員們算了一筆賬:前期建設投資大,生產銷售成本高,超市菜價虛高,菜農得到的利潤卻不大,而且又辛苦、又承受資金和風險壓力。例如,建設一座普通溫室大棚要10多萬,高科技化的近30萬;跟15年前比,農資價格漲了3倍,人工費漲了7倍,而最近賣出的西紅柿才一塊五一斤,基本不掙錢。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