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下旬,我鎮花生開始進入結莢后期,這個時期花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是需水肥的最大期,也是控旺促壯、防治病害的關鍵時期,科學管理能明顯提高花生的產量和質量。下面就全鎮花生提出中后期管理技術如下:
一、控制旺長,促進養分向地下部供花生由于進行地膜覆蓋,溫度,濕度,養分等條件得到極大地改善,造成營養生長過快,植株高大,容易倒伏,使花生莖葉腐爛死亡,同時由于養分過于供應莖葉,使莢果發育受阻。為此,當花生株高達到35cm時(時間大體在7月上旬),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控旺,控制地上部莖葉生長,促進地下部莢果發育,起到果多,果飽的作用。
二、葉面噴肥
進入花生生長后期,此時莖葉生長和莢果發育需要大量養分供給,而根系的吸收功能大大減弱,通過根部施肥不僅生產成本高,施肥不當還能造成對根系的傷害,造成花生早衰,反而還會影響到花生的產量。為此,采用噴施葉肥的方法,不僅經濟劃算,還有很好的追肥效果。葉面噴肥可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作用,促進養分的轉化,提高花生莢果的飽滿度。生產試驗表明,葉面噴肥能增產10―15%左右。特別是對于土壤瘠薄,肥力較差的沙土地,效果會更加明顯。生產上應選用0.3%-0.5%濃度的磷酸二氫鉀,從7月下旬開始,每十天左右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也可選用1%尿素和0.5%硫酸鉀的混合液噴施。無論選擇哪種營養液,每畝用量必須在30公斤以上。
三、遇旱澆水,遇澇排水
花生在結莢期對水分敏感,如缺水嚴重將會影響到產量,為此,應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當花生頂部葉片連續兩天處于萎蔫狀態時,如沒有自然降水,應及時澆水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澆水時間應選擇在早晨或傍晚為好。如遇到強降雨,雨后及時排除田間的積水,否則,會造成根系因缺氧而壞死,易發生花生果腐病,降低花生的品質和產量。
四、防治病害
由于連年重茬種植,土壤中病菌積累較多,在花生生長后期。極易引發葉斑病。導致花生的光合作用大幅下降,降低了養分的轉化,花生的產量會明顯下降。為此,進入7月下旬后,應選擇多菌靈2000倍液、晴菌唑3000倍液等廣譜性殺菌劑結合葉面肥一同噴施。每7-10天噴施1次,連續噴藥2―3次,能夠有效降低病害的發生,防治早衰,提高花生產量。
來源:遵化市堡子店鎮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