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12月中旬以來,大連豆粕期貨跟隨外盤震蕩走高,主力1209合約自2772元升至3100元附近。從豆粕的影響因素來看,南美大豆單產下降已是大概率事件,北半球新作大豆在與玉米的爭地中處于劣勢,市場對國際國內經濟的悲觀情緒緩解,油廠挺價意愿較強,這均對豆粕價格形成支撐。因而,豆粕仍宜保持多頭思路。
隨著近期南美大豆種植帶出現降雨,作物面臨的干旱威脅有所減弱,但部分地區作物受到的損害已不可挽回,國際相關農業機構相繼下調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產量。與此同時,在2012/2013年度作物種植年中,美國和中國的大豆在與玉米的爭地中均處于不利地位。以美國為例,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最新預測顯示,美國2012年大豆種植面積將達到7400萬英畝,比上一年度減少100萬英畝。此次預估是基于2011年底的狀況得出,并將在2月美國農業部年度展望論壇上作出更新。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變化,市場對世界經濟的悲觀情緒緩解,投資者信心有所恢復。歐元集團主席容克21日清晨宣布,歐元區17國財長決定批準總額為1300億歐元的第二輪希臘救助計劃。這筆援助令希臘能夠及時償付即將于3月到期的140億歐元國債,避免了無序違約。中國央行決定從2月24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隨著春節之后企業投資、信貸需求逐漸恢復正常,央行此次下調準備金率將進一步釋放銀行體系流動性,緩解當前市場資金緊張壓力。
油廠挺價意愿限制豆粕下行空間。目前豆粕處于季節性消費淡季,終端市場消費需求不旺,飼料企業入市采購豆粕的態度較為謹慎,這對豆粕價格形成壓制。但隨著外盤大豆價格的逐步走高,進口大豆的成本逐步抬升,油廠挺價意愿較為強烈。截至2月21日,2月到岸美國大豆進口完稅成本理論值為4122元左右,按照巴西豆油價格折算豆粕成本價格為3085元左右,這較2月初上漲了81元左右。受南美大豆減產和北半球新作大豆種植面積下降等預期支撐,外盤大豆價格大幅下挫的概率較小,這將使得進口大豆成本難以下降,進而限制豆粕價格下行空間。
綜上所述,全球大豆供給減少預期、投資者信心的恢復和油廠挺價意愿均對豆粕價格形成支撐,投資者仍宜保持多頭思路。(飛薇)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