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啤酒市場越來越受到全球業界的關注,行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國內諸多中小企業在尋求發展的過程中選擇與外資品牌合作,而合作之后,他們的命運又如何呢?重慶啤酒近期的疫苗和罷董風波,將人們的視線吸引至這些背靠外資的區域啤酒品牌身上。本報選取了哈爾濱、北京和重慶三地的本土品牌,調查它們現在的發展狀況。
哈爾濱啤酒
擴張放緩 影響力提升
2004年,百威英博以55億元的代價全資拿下哈爾濱啤酒時,曾引發業內震驚。有業內人士介紹稱,一般外資收購國內品牌后,都會將其資產并入自身業務中,而將中國啤酒品牌雪藏,但是因為哈爾濱啤酒是國內的優質品牌,百威可以借助其實現在華本土化發展,所以其品牌保留了下來。
品牌得以保留,固然是國產啤酒品牌的幸運,但是哈爾濱啤酒的發展卻陷入了停滯。作為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啤酒企業,從其1997-2003年的發展情況來看,幾乎每年建立一家分廠的發展速度可謂迅猛,但是被收購后,至今的8年間哈爾濱啤酒再無建廠消息,已經完全淪為了百威開拓中國市場的輔助工具。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表示,百威看中的是哈爾濱啤酒在東三省及京津地區完善的渠道網絡和強勢的營銷隊伍,以哈爾濱啤酒中高端定位的調整,阻擊青島啤酒旗下中高端產品的競爭。蘇賽特商業數據提供的數據顯示,2004-2006年末,哈爾濱啤酒的銷量年增長15%。
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哈爾濱啤酒憑借強大的百威,也取得一了些品牌上的提升。2010年南非世界杯,百威“衛冕”成為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并幫助哈爾濱啤酒成為世界杯中國合作伙伴。“母子”共同分割世界杯營銷資源,使中國啤酒品牌首次躋身世界杯營銷行列。哈爾濱啤酒在百威強大后盾的支持下,開展一系列活動,打造自身的知名度。先是把“哈足球,冰凍南非”的廣告語打入中國最具權威的央視5體育頻道,然后與騰訊合作開展網絡營銷活動,并利用大篷車開展巡游活動,使哈爾濱啤酒品牌深入人心。
重慶啤酒
背靠巨頭 仍有希望
來源:北京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