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汪超記者沈宮石)蕪湖市以農業科技創新為支撐,推進農業產業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強勁動力。僅推廣超級雜交稻一項,該市5年累計增加產量7.4萬噸,農民增收3.02億元。
近年來,蕪湖市依靠科技創新,以農業科技項目為龍頭,推進特色優勢農業發展。南陵大浦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完善“研發—試種—規模化經營—精加工—市場銷售”產業鏈條,已建成5000平方米智能溫控植物園、150畝特色果蔬基地、60畝特色苗木花卉基地等,形成現代農業經營綜合體。目前,該市已構建起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水稻國家工程實驗室、安徽省龜類良種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蕪湖市優勢農產品研發及檢測中心,成為農業科技研發、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平臺。在實施水稻產業提升行動中,該市以袁隆平超級雜交稻推廣應用為突破口,集成運用相關配套超高產栽培技術,短短5年時間,全市引進水稻新品種50多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40多項,農業科技入戶率達75%以上,超級雜交稻種植面積突破50萬畝。
為提升農業科技水平,該市還通過開展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建設,引導科技資源和農業產業對接,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目前,該市已建立優質糧油、食用菌、經果林、青蝦等各類專家大院14個。
(記者林春生)針對本地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用地成本走高的實際,銅陵市日前出臺《關于全面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的實施意見》,采取措施提高節約集約用地水平,保障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這些措施包括:開展全市建設用地潛力調查,制定實施節約集約用地戰略規劃,從嚴控制建設用地總規模和建設占用耕地規模;合理控制單宗土地出讓面積,減少土地空置時間,縮短開發周期;完善土地市場的準入監管,建立行業“黑名單”制度,對有非法占用土地、非法轉讓土地等違法違規記錄,以及拖欠土地出讓金等行為的單位和個人,一經查實,取消其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競買資格,列入“黑名單”,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三年內禁止其參加土地競買活動;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實行鼓勵政策,加大城市地上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力度,最大限度地節約集約用地;提高工業用地控制指標強度,適當提高工業用地供應門檻,切實加大對閑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處置力度,嚴厲打擊圈地、囤地、炒地以及圈而不建、圈多建少等違法違規行為;結合新農村建設,推進撤并后鄉、村建設用地整理,加大“空心村”治理力度,提高農村現有建設用地利用率。
來源:安徽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