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的最新調查顯示,受元旦、春節假日與天氣寒冷等因素的共同影響,1月份河北cpi比上年同期上漲5.2%,比上個月上漲1.7%。
數據:環比上漲33.5%,鮮菜成“領頭羊”
“從環比價格看,食品類價格大幅上漲尤其是菜價高漲是主要原因。”國家統計局河北調查總隊有關專家介紹,1月份全省食品類價格環比上漲5.3%,拉動全省cpi環比指數上漲1.67個百分點。其中菜類價格指數環比上漲33.5%,拉動全省cpi環比指數上漲1.24個百分點,對cpi的影響度高達73%,菜價高漲是1 月份cpi上漲的主要原因。從同比價格看,調查的8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呈現“7升1降”的態勢。其中,食品類價格漲幅居首,同比上漲10.4%;衣著、煙酒類分別上漲7.8%和 5.0%;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居住、交通和通信類分別上漲3.4%、3.2%、2.7%和0.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同比下降0.1%。
探訪:價格上漲,外地菜是推手
“菜價的高峰期都是在春節期間,一年中的最高值也是出現在這個時期。這首先是運輸等成本費用的上漲,其次是上市量和產量之間出現了不匹配。”省會橋西蔬菜批發市場有關人員介紹,元旦、春節期間,蔬菜采收勞動力緊張,勞動力成本上漲,而市民對蔬菜的需求量較節前明顯增長,消費量增加。同時,菜市場零售終端有一部分是外地人,他們大都回老家過春節。而對于很多菜農來說,節日期間基本不下地采摘,整個市場供給比平時少了很多,也導致了菜價的上漲。此外,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外地菜品種直接拉高了菜價。“目前市場上大部分菜都是外地菜,由于運輸成本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直接拉高了菜價。”橋西蔬菜批發市場有關人員說。由于今年春節期間南方地區長時間的陰雨、濃霧天氣,直接影響了蔬菜生長,而北方氣溫低于常年平均值,蔬菜生長速度也相對緩慢。這也是導致菜價上漲的原因之一。
未來:天暖菜降,二三月份cpi或回落
“西紅柿、黃瓜等已由春節前的每公斤12元下降到每公斤7元左右。”在省會金馬市場,一位蔬菜經營者告訴記者,春節期間蔬菜價格雖然在高位波動運行,但是元宵節過后,一些品種價格已經開始下降。省商務廳監測顯示,2月6日-12日,我省蔬菜類價格下降。蔬菜平均批發價格4.47元/公斤,下降 5.89%。鮮豬肉平均批發價格25.65元/公斤,下降0.66%,鮮牛肉33.54元/公斤,下降1.7%,鮮羊肉49.58元/公斤,與上周持平。專家表示,1月份cpi上漲的因素主要是節日因素以及季節性因素和翹尾因素。2月份,蔬菜及肉類隨著需求的回落,價格將逐步走低,氣溫的回升也有利于蔬菜的生長,蔬菜供應的增加將有效降低蔬菜的價格。“2月底、3月初本地菜陸續上市,運費也會相應減少,菜價也會隨之下降。”有關專家預計,2-3月份全省 cpi或將呈回落態勢。但勞動力成本、能源價格上漲影響相關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上漲仍將是推動物價上漲不可忽略的因素,物價仍存在上漲壓力。(任國省)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