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斤柑橘滯銷!難道豐產不增收、果賤傷農的一幕又要上演?
這是多數人看到被國內數家知名網站相繼轉載的一篇報道的第一反應。該報道稱,重慶市開縣長沙鎮一心專業合作社50萬斤柑橘出現滯銷。據了解,有果農最低以0.32元/斤出售,成本都收不回來。
雖然報出的只是一個合作社的50萬斤柑橘,但開縣作為柑橘種植規模和產量均名列全國20強、重慶市第一的產區,曾經是“一橘難求”的紅火局面,所以柑橘出現滯銷的報道還是牽動著廣大果農的心。輿論普遍擔心,是否又要讓農民飽嘗豐產不增收的無奈?是否再次證明農民是市場被動的接受者?是否又為那些批評政府部門“只在事后反應迅速”的論調留下證據?近日,記者深入開縣,調查“一心專業合作社50萬斤柑橘滯銷”事件的來龍去脈。
臍橙與春橙之誤
柑橘,對重慶開縣農民來說,可謂情感復雜,它記錄了開縣農民2000多年的柑橘栽培歷史,而今又承載了開縣農民生活富足的希望。
滯銷的消息或多或少在廣大橘農心里造成一定程度的擔憂,也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豐產不增收現象在農產品中并不鮮見。近年來,柑橘產業發展迅速。開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是柑橘種植最適宜區域之一。如果這一地區的柑橘滯銷,那就有可能帶有普遍性。
走進一心合作社的柑橘園,記者看到,黃燦燦柑橘掛滿枝頭,公路邊一筐筐柑橘等待出售,難道這充滿詩意的柑橘園真會成為果農的傷心地?
“柑橘中的臍橙確實存在滯銷現象。臍橙最多放到2月底。隨著氣溫回升,果子的水分會下降,口味變淡。”開縣農委副主任謝甦說,但報道中也存在重大誤解。事實上,報道中所說滯銷的50萬斤柑橘中,滯銷的主要是去年12月份就開始上市的10萬斤臍橙,其余40萬斤是春橙,還不存在滯銷問題。
“從2008年開始,我們通過掛果完熟采摘和精準施肥等技術措施,可以將春橙的采摘上市時間最長延至4月底。也就是說,即使春橙現在可以上市,我們還有相當長的采摘銷售時間,還不能說是滯銷。”一心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艾興明說,但是因為價格低迷,農民待價惜售心理嚴重。
來源:農民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