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坎、移植、施肥、培土……近日,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四把、喬善、天河等西部鄉鎮的公路沿線或山坡上,隨處可見農民忙于種植毛葡萄的身影。該縣采取統一規劃、技術引導、干群合力的有效舉措,努力做強做大毛葡萄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羅城是“中國野生毛葡萄之鄉”,為做強做大毛葡萄產業,該縣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將毛葡萄種植面積發展到15萬畝的奮斗目標,其中今年要完成2萬畝的種植任務。該縣采取超常規措施和辦法,統一規劃,落實種植面積,要求在公路沿線的荒山、荒坡上連片發展種植,建成百里毛葡萄長廊,起到綠化、美化的作用,以此加快推進石漠化治理工程。同時,引導農民利用房前屋后、路面、塘面等發展種植。
為提高毛葡萄種苗的成活率和穩產、高產,該縣與廣西農科院簽訂技術合作意向,在種植技術上采取兩性花毛葡萄種植技術,以解決落果和產量不穩定的問題;加大技術培訓力度,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各鄉鎮、各村屯開展現場培訓,并幫助毛葡萄種植大戶和新種植戶結對子,讓新種植戶迅速掌握技術。目前,全縣已累計發展毛葡萄種植面積3.5萬畝,1000多戶農民依靠“公司+基地+農戶”生產模式和零星種植發家致富。
針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多,缺少勞力的實際,該縣采取“干群合力”的辦法,要求處級、科級、一般干部帶領群眾發展毛葡萄種植,把任務落實到各個單位分解到每一位干部身上,實行“三包”(包種、包活、包掛果),確保取得成效。通過干群合力,示范種植,目前全縣已建成毛葡萄示范基地15個,基地面積1萬多畝。
來源:河池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