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下午,在2012年中國(重慶)晚熟柑橘節上,全國人大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被聘為重慶市政府柑橘產業顧問。
作為中國柑橘產業首席科學家,鄧秀新曾多次來渝,為重慶柑橘產業“把脈”。在參會間隙,鄧秀新就重慶晚熟柑橘產業發展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專訪。
重慶柑橘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記者:鄧院士曾多次到重慶,您如何評價今天重慶柑橘產業的發展?
鄧秀新:重慶是我國柑橘主產區,也是中央和各部委以及廣大科技工作者高度關注的地方。在晚熟柑橘節開幕式下午我們還召開中國柑橘學會年會,而且這次年會是把2011年、2012年兩年的會放到重慶一起開,就是為了讓大家來三峽庫區、尤其是來重慶看一看晚熟柑橘。
上午到果園看現場,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這個季節,看到滿樹的鮮果,作為專業人士,我感到很欣慰,也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三峽庫區人民的關心與厚愛。從當初單一的錦橙品種,到現在的晚熟柑橘,重慶柑橘不僅在品種上、成熟季節上發生了重要的變化、品質有了大幅提升,還在經營方式上發生了重要轉變。這幾年,重慶柑橘產業發展是按照產業發展的規模去做的。在操作上,改變過去分散經營的模式,鼓勵大家以專業合作社或“公司+農戶”的方式連片種植;苗木繁育也做到全國一流,為后期標準化栽培打下基礎。經過這些年的努力,重慶柑橘產業已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發揮優勢才能趕跑“狼”
記者:重慶的晚熟柑橘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發展空間有多大?
鄧秀新:發展空間應該非常廣闊。重慶地處三峽庫區,受凍害的幾率小,又是全國唯一沒有檢疫性病蟲害的區域;發展的晚熟柑橘成熟期在2月至6月,從國內來看,這個時間段國內能產鮮食柑橘的主要就是三峽庫區;從全球范圍看,這時候南半球澳大利亞的柑橘還沒成熟,而北半球產的柑橘都是冷藏保鮮的。因此,發展晚熟柑橘,避開國內外集中上市高峰,應該很有前景。就開拓海外市場來說,可以銷售到東南亞、歐洲、中東等地區。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