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市民吃菜不用愁,“菜籃子”將會滿當當!昨天記者從市農委獲悉,今年合肥已完成春播蔬菜面積 70萬畝,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增加了巢湖、廬江蔬菜種植)。由于前期蔬菜播種育苗和移栽時天氣較好,目前在地蔬菜長勢、長相均好于往年,預計產量提高,上市也比往年早,有利于保障春季蔬菜供應、價格穩定。
據市農委種植業局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市完成春播蔬菜面積70萬畝,較去年30萬畝(不含巢湖、廬江)增加40萬畝,其中,新建設施類面積 5000余畝,新建連棟溫控大棚1萬平方米。今年我市及早組織各縣區開展種植業申報工作。截至目前,2012年各縣區申報立項項目192個(其中:制種基地8個、水生蔬菜基地25個、露地蔬菜基地29個、設施栽培基地67個、伏缺菜基地33個、種苗中心30個),項目數量逐年上升,項目規模檔次也有較大提升,特別是新型連棟溫控大棚的蔬菜瓜果育苗中心建設有較大突破。
“春季在地蔬菜主要為葉類蔬菜,茄果類蔬菜也及時育苗、栽種,1月份蔬菜上市量達34.45萬噸,有效保障蔬菜供應和價格平穩。”市農委種植業局負責人說,去冬今春,我市雖受冷空氣影響,出現低溫雨雪天氣,但持續時間短,晴好天氣多,病蟲害少,加之管理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對我市主要蔬菜作物沒有造成重大影響。由于本地設施蔬菜基地的大力建設,保障了反季節蔬菜供應,有效地穩定了春季菜價,城市蔬菜供應自給率達到63%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蔬菜播種育苗和移栽時天氣較好,對蔬菜成活有利,今年我市露地包菜、大白菜、花菜、萵苣、蘿卜、菜苔及大棚延秋辣椒、黃瓜、扁豆等長勢長相均好于往年,與往年相比,產量提高,上市也會提早,黃瓜、番茄、辣椒等茄果類蔬菜以及草莓等應時果蔬生產效益也高于往年。據市農委調查,去冬今春,我市露地蔬菜畝均收益達2000元、設施蔬菜畝均收益達6000元,設施草莓畝均收益達12000元。
此外,2012年,我市在結構調整上又有“大動作”。我市圍繞“三圈、兩區、一帶”的現代農業布局,用足、用活城市、山、嶺、湖、水、圩六大資源,加速城區農業“融城發展”、近郊農業“提升發展”、遠郊農業“規模發展”、環湖農業“生態發展”、嶺區農業“避災發展”和山區農業“綜合利用”;著力優化“兩環三沿”的產業布局;打造環城旅游休閑農業、環湖生態高效農業,發展沿嶺節水旱作農業、沿山茶竹桑山區農業、沿路特色高效農業。新近出臺的《合肥市環巢湖生態農業建設和發展規劃(2011-2015年)》,為進一步科學規劃蔬菜產業發展,打造合肥生態農業新格局奠定了基礎。(韓晶,柳書節)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