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企業不久前再獲天津市“金農獎”殊榮,目前已有5家企業獲得了此獎,從而使新區因農產品質量安全而受到表彰的企業已涉及種植、畜牧和水產養殖各行業。據了解,獎項重點對企業所具備的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志認證等優質農產品生產能力進行評價,對于獲獎企業將給予50萬元的資金獎勵,鼓勵其進一步提高自身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近日,記者走訪了獲獎企業,探尋企業如何對農產品的質量安全“錙銖必較”,以保證市民能吃的安全,吃的健康。
全程管控產出放心肉
“如果只管養豬,那我對屠宰場負責就可以,如果管控養殖、屠宰、銷售的全過程,那我就既要對品牌負責,也要對消費者負責。”天津沃農畜牧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洪林告訴記者,隨著最初的單一養豬場逐步變成為產銷一體的品牌豬肉,產業鏈關聯度的提高讓品牌開始直接面對消費者,而安全溯源則需要企業隨時做好被問責的準備。
據了解,沃農畜牧養殖有限公司將用金農獎的獎勵資金,在養殖地附近建立自己的屠宰場,把“外包”出去的屠宰環節轉由企業自己負責,以使企業可以根據養殖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屠宰流程規范。此外,年內啟用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產品上將多出一個條形碼,通過掃描就可以查到豬從育種到養殖再到屠宰的全過程,一旦出現豬肉的質量問題就可以查出問題在哪個環節。
雖然從養管到銷的全過程管控將催高豬肉的生產成本,但換來的卻是企業對自己所生產豬肉安全的“知根知底”,消費者對食用豬肉的“心中有數”。目前,沃農已經成為了南開大學食堂和海河教育園七所院校食堂的指定供貨商,并在津南區和大港設立了六家直銷門店。王洪林告訴記者,質量安全上的“先行一步”使企業供給高校食堂的豬肉經常要比市場均價高出0.5元/斤以上,但是多數高校還是選擇了跟可以掌握產銷全過程的企業建立長期供貨關系。
細節改良“延保”脆冬棗
產業鏈上涉足的全過程是宏觀上的管控,但對于露天條件下僅能保鮮一周的冬棗來說,怎么避免細菌滋生,既是細節也與品質聯系最為緊密。記者來到天津翠果冬棗開發有限公司探個究竟。
來源:中國肉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