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糧食出庫難一直是困擾糧食加工企業的重疾、惡疾、頑疾,并一度讓國家調控手段之一的糧食競拍陷入尷尬。
“造成出庫難的主要原因無外乎利益二字。”東方艾格糧食行業分析師馬文峰表示,糧庫的主要收入是從收購和保管糧食中而來,存儲一天國家就會給一天的補貼。出庫早了,他們的“損失”就只有讓加工企業繳納額外費用來彌補。
河南省商丘永成一家面粉廠負責人告訴糧油市場報記者,2010年以前,面粉企業在拍賣成功后,到糧庫拉小麥,除了支付拍賣約定的各種費用外,還要向糧庫支付每噸數10元的出庫費,不交就拉不走糧食。
2011年,國家開始通過行政手段強力打壓出庫難問題,國家糧食局也多次強調,要繼續開展政策性糧食購銷和庫存例行檢查,嚴格落實國家收購質價政策,嚴厲查處“轉圈糧”、出庫難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交易活動的正常進行和已銷售糧食及時出庫。
2月29日,國家臨儲小麥競價交易會如期舉行。“今天拍下了2000噸小麥,拍賣價格合適,現在出庫難現象消失之后,我們不用再加任何費用就能取到原糧進行加工,這樣企業就不用承擔過高的原料成本。”在河南糧食物流交易市場交易大廳,唐河縣面粉廠的負責人高興地說道。
“通過去年的整治,這種現象已經有所遏制,但就怕今后行政打壓力度小了之后,出庫難現象會重新出現。”上述永成面粉廠負責人表示。
不過,出庫難回潮的擔憂未來也許將不復存在。近日下發的《糧食法》(征求意見稿)第五十一條明確,糧食經營者從事政策性糧食收購、儲存、加工、銷售等活動,不得以非法手段套取差價和財政補貼,不得阻撓、拖延出庫。
本報特約分析師、鄭州糧食批發市場小麥分析師申洪源表示,《糧食法》出臺后,或將從法律層面上完善了以前的“糧食流通管理辦法”,從法律層面上解決出庫難等違法違規現象。
“要想真正理順糧食出庫問題,真的很難。這么多年以來,這其中早已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團。”北京冠通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靜表示,“《糧食法》(征求意見稿)為解決這個問題找到了法律依據,希望《糧食法》出臺后,相關部門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保護糧食加工企業的合法權益。”
(爾露)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