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福建省列入國家農業部“菜籃子”產品主產縣的22個縣中,僅僅有莆田市荔城區和龍巖市武平縣完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的設立。這不禁讓人疑惑,為農產品安全把關是很難的事情嗎?
民以食為天。“菜籃子”也好,“米袋子”也罷,這些關乎民生的食品安全問題讓中國的老百姓越來越不放心:蔬菜被打上高毒農藥、“瘦肉精”充斥畜牧生產業、奶粉揮之不去“三聚氰胺”的夢魘,還有假種子、假農藥、假肥料等案件讓人觸目驚心。而政府相關部門后知后覺、不知就不覺的態度,嚴重損害了老百姓對政府及其監管職能部門管理能力的信心。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一部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勢在必行,它可以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建立嚴格的產地檢查和準出制度、強化執法監督,推動監管責任的落實和監管能力的提升、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大力推進農作物的標準化生產等。
2月29日,福建省農業廳表示,健全覆蓋省市縣和鄉鎮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是福建當前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的首要任務。有了這個表態,我們更期待看到成果。不論是福建省也好,還是其他省的相關部門,唯有把預防農產品安全事件的工作做到前面,唯有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立的工作落到實處,來一個脫胎換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革命,才能真正做到正本清源,才能真正讓老百姓的生活有安全感。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