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寧縣是全國馬鈴薯種植面積逾百萬畝的4個縣之一,種植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2.4%。去年下半年以來,威寧薯農遭遇了5年來最慘烈的低價和滯銷。“只剩一個月的最佳銷售期了,但家中的馬鈴薯還堆積如山,有些還在地里,沒心思挖出來;今年的播種期已經到來,種還是不種?”這些問題,正困擾著當地農民。
滯銷 馬鈴薯買家,沒有賣家多
2月26日,記者在六盤水市德塢街道辦事處看到,數百米長的街道上,馬鈴薯堆積如山。“這條街上賣洋芋的,90%來自威寧。如今,買的人還沒有賣的人多。”正在等待買家的保云昆說。
保云昆來自威寧縣二塘鎮梅花村。幾天前,他與附近村落的80戶農民商量,準備把堆積在家中的馬鈴薯拉到六盤水銷售。
25日下午,他們按每噸50元的運價,把150噸馬鈴薯裝上5輛大貨車、十多輛拖拉機;隨后,車隊小心翼翼地穿越被大霧和凝凍封鎖的貴州海拔最高公路——102省道梅花山路段。“早上7點必須上市,所以得連夜運來。”保云昆說,每一次,他們都怕被凝凍困在路上。
保云昆說,馬鈴薯運到六盤水后,同樣是“買家沒有賣家多”,批發價每斤僅4角左右。但留在家里,每斤3角也沒人收購。他們只想早點把馬鈴薯賣掉,哪怕只能找回肥料錢。
當天,村民尹仕全運了兩噸多馬鈴薯到六盤水,直到當天中午12時,也只賣出200斤。“怕賣到猴年馬月都賣不完哦!”他一臉愁容地說。
夜幕降臨,保云昆及其同伴以每袋1元的價格,將沒有賣完的馬鈴薯,存放在市場附近居民家中,等待7天后的下一個趕集天接著賣。
擔憂 豐收價卻跌,成本找不回
去年,威寧縣小海鎮小張官村村民趙舉珍家種植的16畝馬鈴薯獲得大豐收,畝產量達3200斤。“跟往年相比,平均每畝多收了數百斤,本以為能多賺點錢,但如今收購價每斤2毛都沒人要。”趙舉珍說,扣除人工成本,每畝馬鈴薯的種植成本是700元左右;按目前行情,每畝馬鈴薯的肥料錢都找不回來。
當地村民表示,前年馬鈴薯豐收時,收購商直接進村收購,每斤一元左右。可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家各戶的馬鈴薯堆積如山,庫存少則四五噸,多的達20多噸,鮮有客商上門收購,價格也一路下滑。
記者走訪發現,由于馬鈴薯價格低,銷不出去,當地部分農戶甚至懶得將田里的馬鈴薯挖出。“挖出來也賣不掉,肥料錢都撿不回來,沒心思挖了。”當地村民表示,臨近春耕,他們至今都還沒想好,是否要繼續種馬鈴薯。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