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果農了解根系生長規律,掌握施肥深度,合理用肥,改良土壤結構,防止土壤酸化,充分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強樹勢,解決果樹因缺素引起的多種生理病害,是當前果樹管理、提高果品品質的重要舉措。
蘋果的根系水平伸展約是樹冠的1.5~3倍,深度在80厘米左右的土層內,主要根群集中在20~60厘米的土層內。蘋果的根系沒有自然休眠期,只要土壤溫度高于零度,濕度又合適,便可持續生長。在北方氣候條件下蘋果的根系1年有2-3次生長高峰。第一次生長高峰在3月上、中旬至4月下旬。這次高峰發根較多,但持續時間短。第二次高峰出現在新梢停長時,生長持續35-40天,是全年發根數量最多的時期。第三次高峰在9月上旬至11月下旬,這次發根數量雖不如前兩次多,但延續的時間最長。進入盛果期以后的大樹多數沒有第一次發根高峰。根系生長活動及發根數量受砧木種類、地上部養分回流多少的影響。結果多的年份養分回流少,根系生長弱而發根也少,來年就會減產。因此,生產上一方面要控制產量,一方面要加強樹體管理、保護葉片,促使有更多的養分回流,以保證根系的正常生長。根系生長受溫度、水分、通氣狀況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蘋果根系在土溫3℃時開始生長,7℃以上時生長加快,20-24℃最適于根系生長。土壤相對濕度60~80%、含氧量10~15%、土壤ph值6.5―7.0時根系活躍。因此要通過改良土壤,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來促進根系生長。
廣大果農要根據根系的生長規律及整個果樹的營養需求規律制合理用肥。蘋果收摘后抓緊施肥,建議畝8-10包4%的有機生物菌肥,加硅鈣肥等中微量元素肥。這樣能適當斷根,促進新毛細根產生;深度40-60公分,把有機肥與中微量元素肥這類不容易移動的肥料集中使用在根系的密集區,利于根系快速吸收,更主要的是利于調理土壤酸化,同時有機肥深施,可以把淺施的化肥下滲的部分吸收并保存,保肥、保水,改善根系土壤的團粒結構,容易新根的生成,促進養分的吸收。提高肥效。
來源:萊陽農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