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顯示,海洋可能正以3億年來最快速度酸化,超過歷史上4次地球生物大規模滅絕時期。研究人員推斷,先前海洋酸化主要因素是“天災”,如今則是“人禍”。
加速變酸
美國、英國、西班牙、德國和荷蘭21名研究人員著手這一課題,結果由美國《科學》雜志刊載。
分析地質和氣候資料,這些研究人員發現,20世紀海洋酸堿度數值向酸性偏移0.1,預測本世紀偏移0.2或0.3。
過去3億年間,大約5600萬年前,古新世—始新世極暖時期(petm)持續5000年,酸化速度與現在最接近;酸度數值向酸性偏移大約0.4,平均每一個世紀偏移0.008。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質觀測站古海洋學家巴貝爾·霍尼施接受路透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古新世—始新世極暖時期,地球升溫快,海水迅速酸化,而與工業革命以后的時期相比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
生物滅絕
海水酸度增加可致死珊瑚,而珊瑚是許多海洋動植物的棲息地。另外,酸性增加影響貝類和蝦類外殼形成。
報告說,極暖時期,多種珊瑚和單細胞海洋生物滅絕,食物鏈中多種植物或動物可能繼而消失。
研究人員以南極洲附近南大洋海底中浮游生物化石層之間的褐泥層為考察對象,認為5000年極暖時期海水酸度高,以至于把浮游生物化石腐蝕成泥狀物。
海水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碳元素增加致使酸化加劇。二氧化碳同時是導致氣候變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研究人員認定,歷史上4次地球生物大規模滅絕時期伴隨碳增加、氣溫升高6℃和海水變酸,而現階段的酸化可能比那些時期更嚴重。
憂慮人禍
研究人員推測,先前海洋酸化可能緣于火山活動或小行星撞擊,致使大氣中碳濃度大幅升高。而現在,主要酸化因素是工業排放。
極暖期5000年間,大氣碳濃度增加一倍,平均氣溫升高6℃。19世紀工業革命初期,使用化石燃料和其他人類活動使碳濃度從大約280ppm升至392ppm。ppm為濃度計量單位,1ppm為百萬分之一。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預測,本世紀地球氣溫可能上升1.8℃至4℃。
“我們清楚,先前海洋酸化事件中生物沒有滅絕,原因是生物進化,新生物代替滅絕生物?!被裟崾┙忉尩?,“然而,如果工業碳排放按現有速度繼續,我們可能失去喜歡的生物,如珊瑚、牡蠣和鮭魚?!被輹运ㄐ氯A社供本報特稿)
來源:北京晨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