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施“農牧穩州、生態立州和科教興州”戰略,推動全州農牧業又好又快發展,促進農牧民收入穩步增長,加快農牧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海南州立足長遠,結合實際,深入調研,超前謀劃,研究制定了州委、州政府《關于加快推進生態農牧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了全州發展生態農牧業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并強調,面對現狀要采取十大舉措加快推進生態農牧業發展步伐。“十二五”期間,全州將緊緊圍繞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推進生態農牧業發展這一條主線,以高產、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的現代高原特色農牧業發展和農牧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為兩大目標,狠抓生態農牧業科技服務、良種專業化、組織化創新三大體系建設,認真實施生態畜牧業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沿黃“海南臺地”生態農業特色產業經濟帶建設、農牧業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三江源綠色經濟產業龍頭企業扶持及品牌化建設等四大工程,建設共和生態農業、貴德休閑農業、同德牦牛良種繁育、貴南縣草產業、興海河卡有機畜牧業等五個科技示范園區。到2015年,通過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土地整理項目,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50萬畝。狠抓菜籃子工程建設,日光節能溫室達到1萬棟。大力推進“一村一品”專業村建設,建設特色種養殖專業村126個,扶持發展規模種養殖基地50個,基本形成規模化、專業化園區框架。全面建成各具特色的生態農牧業示范園區,并完成3個國家級和2個省級農牧業示范園區報批工作。綠色有機基地規模達到30萬畝。加大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力度,完成黑土灘治理580萬畝、沙化治理350萬畝,實施退牧還草1090萬畝、病害防治2210萬畝、蟲害防治750萬畝,改良草場55萬畝,牲畜暖棚覆蓋率達到86%。天然草場載畜量控制在400萬個羊單位以內,天然草原基本實現草畜平衡,冬季草場基本實現劃區輪牧,草原生態惡化趨勢初步得到遏制。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4%以上。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十項工作。
一是狠抓生態農牧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打造現代生態畜牧業科技示范區和節水農業示范區,科技對農牧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以上。
來源:青海農牧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