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必須使用優質高產的種子,施有機肥;每片菜地的管理員是誰,何時下種何時采收,都必須記錄在案。日前,武漢市農業局宣布,將啟動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和質量追溯四項制度,打造全國農產品最放心城市。昨日,記者實地探訪武漢首個國家級蔬菜標準園,揭秘蔬菜“標準化”將給市民菜籃子帶來怎樣的變化。
“從種到收”標準達30項
“沒有臟兮兮的爛葉和泥巴,來到這里,就像走進花園一樣。”江夏區農業局副局長馮國民這樣描述位于江夏金口的蔬菜標準園。不同于常規蔬菜種植,標準園最注重的是“標準”,除了園區的外觀設施,蔬菜從育苗到田間栽培采收上市,一共有30多項標準。
比如殺蟲,菜地不能用殺蟲劑除蟲害,所以在每個大棚的入口處兩邊,都必須懸掛黃色的生物殺蟲板。對于采收,標準中規定要“適時”,沒成熟的菜不能收,品質不達標的不能收。最后,必須統一包裝附加標志后才能上市,須注明產地生產者采收期產品等級產品執行標準標號等。
口感自然價格偏高
“因為標準園全部施有機肥,不打農藥,所以生產出來的蔬菜更安全,口感更好。不過,蔬菜的保鮮期卻因此變短了,必須在24小時內銷售完。”標準園的負責人透露,園內上午8時到下午14時是采摘時間,隨后經過簡單的加工,就會配送到超市,最晚第二天上午賣完。
其次,標準園采用現代化的大棚,可以控制溫度,冬季蔬菜可以提前20天上市,滿足市場需求。此外,按照標準蔬菜賣相要好,不能有黃葉爛葉。盡管價格要比集貿市場的高三成左右,但市民買回家沒有丟棄的部分,用水沖洗一下就能下鍋,總的來說也很劃算。
“問題菜”可追溯來源
記者了解到,目前武漢市蔬菜種植規模約260萬畝,但大部分為農戶分散種植,種子農藥肥料等均由農戶自行購入,一旦出現問題,根本無法進行追溯。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