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彤彤的草莓,一個個令人垂涎。眼下正是草莓成熟季節,但武漢市郊部分種植草莓的農戶,因近期陰雨天氣,導致草莓又紅又大,酸甜可口,汁多鮮嫩的草莓躺在溫棚里賣不出去。
連綿陰雨,鮮紅汁多的草莓盼人摘
昨日雙休,陰雨綿綿,在江夏區花山吳村農業科技示范戶田文祥草莓基地的馬路邊,停著十來輛從市區開來采摘草莓的小車。而在上個周末,他的草莓大棚靜悄悄,根本無游客來采摘。
往年都是靠城里家庭或單位集體乘雙休出來采摘,今年沒有一點動靜。“如果不及時采摘,就爛在地里了。”看著十畝草莓地,老田急得直跺腳,情急之下找到媒體發消息,希望市民到他家采摘,以解燃眉之急。
這兩天,上百來位市民聞訊驅車到老田大棚采摘,老田說,這只是解決了燃眉之急,還有一大半,等著采摘呢。
在江夏鄭店街廖橋村,方錫年的五畝草莓地種著法拉蒂、紅艷等幾個品種,酸甜可口,汁多鮮嫩。他蹲在地頭,愁眉不展:眼下天氣不好,前來采摘的游人很少,上千斤上好的草莓都快爛在大棚里了。
記者了解到,受近期天氣影響導致采摘游客較少,部分以接待采摘游為主的草莓基地出現滯銷。無奈之下,這些種植戶只好趕緊采摘,以每斤5-6元賣給果商。這一價格,要遠遠低于去年同期。
從無到有,本地草莓“長不大”
昨日,記者在沙湖果批市場看到,來自江夏、蔡甸等本地草莓,價格上賣不過上海、浙江一帶的草莓:上海一品牌草莓,外包裝精美,每斤零售價高達20元。本地草莓幾乎就是用紙盒包裝著,每斤僅售6-7元。相差不大的味道,卻讓不同產地的價格懸殊。
其實,武漢的草莓是15年前由浙江人引種過來。浙江省建德市的草莓全國聞名,1996年,一群人跑到東西湖吳家山慈惠農場,集體承包下幾百畝荒地,種起了草莓。
浙江人種的草莓,個頭均勻味道甜,每年年底上市,每斤的價格高達20元以上。于是,本地農戶也跟著浙江人學習種植技術。僅在江夏,就有近千畝種植面積,加上東西湖、黃陂、蔡甸,武漢市幾乎近萬余畝種植基地。雖說總體規模不小,但卻沒有名氣,“田頭叫賣”的銷售模式阻礙了草莓“長大”。
培育品牌,靠名氣叩開大市場
來源:荊楚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