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北碚區委、區政府提出了結構調整種蔬菜確保市場有效供給,助推農戶萬元增收計劃,全區蔬菜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目前全區已有蔬菜基地13.5萬畝,蔬菜播種面積達27萬畝。隨著種植業結構的改變,一些種植傳統大田作物的農民向種植蔬菜產業轉化,雖然許多新菜農具備了生產硬件,如設施棚架、優良種子等,但在病蟲害防治中往往重視傳統的化學防治,忽視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應用化學防治既造成防治成本增加,又造成食品污染和環境污染;而物理防治可有效防治病蟲害且能使蔬菜不受污染;生物防治既可達到防治蔬菜病蟲害的目的,又可不用或少用農藥,減少污染,減輕毒性。
針對這個情況,北碚區農委積極向市財政、市農委爭取項目,整合農業資金,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特別是對我區蔬菜大戶、專業合作社的投入。目前,區農委購買太陽能殺蟲燈100盞,性誘捕器1000個,黃板20000塊,防蟲網5萬平方米。用于誘殺鱗翅目害蟲、蚜蟲、煙粉虱和潛葉蠅等蔬菜害蟲,達到綜合防治效果。
通過在三圣鎮、柳蔭鎮、金刀峽鎮三個蔬菜大鎮的試點,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和面源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合理運用物理、化學、生物等防治措施,把病蟲危害控制在經濟允許水平以下,確保蔬菜中農藥殘留量低于國家允許標準,達到高產、高效、優質、安全的無公害生產目的,對于提升我區蔬菜產品檔次,保障市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戶萬元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來源:北碚農委信息科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