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強說,去年,衛生室建913份健康檔案,獲補貼913元;組織32位老人體檢,獲補貼64元;預防接種和婦幼保健全年分別獲補貼300元和290元。可是,租車送老人去體檢要花錢,每月至少去1次鄉衛生院、防疫組開會要自掏路費和餐費,打電話督促村民打疫苗要交電話費,這一項項算下來,衛生室不但不掙錢,反倒賠了錢。不光如此,由于鄉衛生院對新農合報銷時常滯后2個月甚至半年,衛生室實際上一直在為村民墊付藥費,“資金運轉困難,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去年,李同強的衛生室還在實行藥品自主定價銷售,5萬元的年收入在村里勉強達到中等水平。可一旦實現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李同強擔心,衛生室的收入將大大縮水。“衛生室1年常規支出房租1500元、取暖燒煤2500元、電腦寬帶1000元、水電費幾百元,還要花2000多元購買新農合軟件和收據,如果再算上向藥品監督管理局和衛生監督所各交的1000元罰款,總支出大約1萬元。假如像很多省、市一樣,只為基本藥物零差率補貼幾千元,就算再加上公衛服務的幾千元補貼,到時候衛生室的收支基本相抵。”
“再忙再累都沒關系,就怕補償太少,干不下去呀。”李同強說,此外,因個人體質或藥品質量問題導致的無法預測的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現在都由村醫埋單。他盼著以后能通過醫療事故保險或第三方進行責任認定等方式,降低村醫的醫療風險,給他吃一顆“定心丸”。
來源:健康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