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付上級檢查,陜西省山陽縣一馬鈴薯高產創建示范點近日上演了一出荒唐鬧劇,村干部竟私下雇傭村民在沒經過翻耕和已翻耕的空地上覆上地膜卻沒播種。這一“面子工程”引起了當地群眾強烈不滿。
示范地只見覆膜不見種
3月1日,記者來到村民反映的山陽縣馬鈴薯示范區之一的十里鋪鎮寇家溝村示范點,站在示范點北邊的高速公路上放眼望去,近200畝田地里,一部分地塊覆上了地膜,一部分是空地。
當地一位姓晉的知情人指著空地說,“前幾天這里并不是這樣的,由西往東整個全是覆好的地膜,白花花的連成一片,非常壯觀。我當時到地里看了,好多地膜下邊根本就沒有馬鈴薯種子。這兩天不知誰把原本已覆好的地膜又給揭了,留下了這么多的空地。”
記者剛進村口,便有村民圍上來,說自家的土地前一陣不知誰給覆上了地膜,翻耕過的地里鋪了,就連沒翻耕過的玉米茬地也給覆上了。但奇怪的是沒播種,而且這兩天地膜不知啥原因又給撕了。大伙兒說:“這不是白白糟蹋東西嘛?!”
在村民張林運一片沒有翻耕過的玉米地里,記者看到,裸露在地面的玉米茬有幾厘米高,地里明顯有覆過地膜的痕跡,一些玉米茬上還留有已揭過的地膜殘片。“我這三分地是租村民的,沒想種馬鈴薯,而是打算種苗圃,因為還沒到栽植季節,所以這塊地一直空著。可沒想到,前幾天不知誰給這上面覆上了地膜,這兩天又無端地不見了,到現在我都沒弄清楚這是誰干的。”張林運說。
正在地里檢查工作的山陽縣農業局技術干部任均平說,按照這里村民往年的播種習慣,一般是先播種后覆膜。因為去年陜南地區春季干旱,一些地方出現了燒苗現象,所以今年借鑒商南縣的經驗,采取先覆膜后播種的方法,主要是起到保墑的作用,但也僅僅是在寇家溝村村民劉寶山的一畝多地里做實驗,像這種沒經過翻耕就在上面覆膜的情況,按照高產馬鈴薯種植技術規范是絕對不允許的。
村主任花錢雇人覆地膜
那么,究竟是誰在村民不知情甚至縣農業部門也不清楚的情況下,在空地上覆的地膜?意圖又是什么?
來源:北京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