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輕百姓餐桌負擔
“發(fā)燒”的肉價“高企”的菜價……當前物價雖已“高位回穩(wěn)”,但“控物價”形勢依然嚴峻。糧食豐產(chǎn),食品卻領漲;產(chǎn)品提價,企業(yè)仍喊虧;兩頭訴苦,中間直喊冤物價矛盾撲朔迷離。
“排骨一個月一個價,最高時每斤漲到30多元,菜米肉也賽著跑上漲,口糧開銷占工資收入的比重越來越大了。”說起“一日三餐”的花費,北京居民張秀英直嘆“太貴”。推薦閱讀國資委前主任李榮融:光罵解決不了壟斷問題 李稻葵:股民讓我傷心 業(yè)內稱油品質量問題為逃稅所致近八成個人投資者去年虧損假證販用諜報裝備敢刻白宮用章組圖:成都理工大學生內衣秀 [股神爭霸] 漲停王浮出水面何誠穎:房價合理回歸空間有多大
在新一輪物價較快上漲中,食品價格被視為“領頭羊”,讓百姓感覺“餐桌負擔”越來越重。紡織女工張曉燕深有感觸地說,對于中低收入群體來說,消費主要花在“吃”上,感受更明顯。“現(xiàn)在早飯吃一碗餛飩和一套煎餅果子要八九塊錢,比前幾年漲了一大截。”
央行發(fā)布的2011年第4季度城鎮(zhèn)儲戶問卷調查顯示,68.7%的居民認為,當前物價“高,難以接受”。
百姓感受背后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支撐。去年8月以后物價漲幅雖然開始回落,但全年5.4%的漲幅仍遠超年初4%左右的預期目標,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1.8%。
令人費解的是,我國糧食產(chǎn)量實現(xiàn)"八連增",為何食品價格仍大漲?
對此,中國國際經(jīng)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表面上看農業(yè)豐收了,食品價格不存在大幅漲價的基礎條件,之所以出現(xiàn)急劇攀升,與去年的投機性炒作一直以來糧食生產(chǎn)結構性弊端,以及調控預警相對滯后都有關系。”
那么,如何為百姓餐桌“減負”?
中國(海南)改革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控物價”與“增收入”,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特別要避免中低收入群體陷入“收入跑不贏cpi”的尷尬。只有雙管齊下,才能減輕普通百姓的生活壓力。
怪現(xiàn)象
“糧食豐產(chǎn)了,食品卻領漲”
全國政協(xié)委員柴寶成曾做過追蹤調查:“菜園子”里收購價每公斤4毛錢6毛錢的蔬菜,讓種植戶“苦笑”,但到了市民的“菜籃子”里,卻漲到了每公斤2元4元。
來源:浙江在線-今日早報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