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尤秋躍通訊員袁文煥)提起養豬、養雞,人們或許會聯想到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容忽視。近年來,區畜牧部門積極發展生態養殖,加強養殖環境控制,采取三級沉降、干濕分離、沼氣發電等技術,將畜禽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并轉化為可利用的能源再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隨著畜牧業規模化經營的進一步發展,畜禽糞便造成的環境污染已成為廣大畜牧生產者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為了減少環境污染,降低生產成本,區畜牧部門結合區內產業結構的特點和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建立生態養殖新模式,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目前,全區已有50多家養殖場建成沼氣池,糞污經無害化處理后產生沼氣再利用。據了解,100頭奶牛每日的糞污經處理可產生1.25度電,去年糞污沼氣發電技術為牛場增效80萬元。區內超躍、海林、德興隆、富利等4個奶牛場,利用牛糞沼氣發電工藝,可滿足牛場生產生活的用電和采暖、做飯的用氣需要。同時,沼渣、沼液用于無公害蔬菜生產。牛糞干處理殘渣用于牛床墊料,可預防牛肢蹄病發生,達到了糞污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形成了養殖業、種植業結合的良性循環。今年,區畜牧部門將著手進一步推廣沼氣發電技術,預計年內將擴大到8家奶牛場。
來源:天津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