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奶、油、水、醬油……煙臺市質監(jiān)局食品檢測實驗室儼然是個廚房。檢測員每天都要拿著這些食品,在數(shù)不清的瓶瓶罐罐和檢測儀器前來回穿梭,經(jīng)常一站就是一天。一樣的動作,一天能重復上百次。為的就是在重復檢測中,尋找安全。3·15來臨之際,本報記者走進煙臺市質監(jiān)局食品檢測實驗室,帶您了解檢測員是咋工作的。
2日,記者來到煙臺市質監(jiān)局食品檢測實驗室時,正好碰上檢測員謝淑蘭在給一瓶干紅檢測酒精、總酸、二氧化硫成分。“這是氫氧化鈉、這是酚酞……”她話還沒說完,手已經(jīng)把這些東西給準備好了。
記者看到,實驗室里有上百個瓶瓶罐罐,有的是空著的實驗器皿,有的則裝有化學物質。每一個的用途,謝淑蘭都記得清清楚楚。“干了十幾年了,能不記得清楚嗎?”謝淑蘭說,這些器皿都是她放的,每一個所在的位置也記得清清楚楚。到了用得著的時候,不用思考,隨手就能找到這些器皿,這已經(jīng)成了一種習慣。
謝淑蘭主要是給葡萄酒做酒精度、總酸、總糖等理化檢測,這些葡萄酒樣品基本都是企業(yè)送檢的。煙臺有上百家葡萄酒生產(chǎn)公司。“這批樣品還沒檢測完,下一批就等著要檢測結果了。”
記者發(fā)現(xiàn),在謝淑蘭所在的檢測實驗室,桌上、窗臺上放滿各種各樣的葡萄酒。就連活動室的桌子上也全是葡萄酒。
謝淑蘭不知道自己檢測了多少瓶葡萄酒,也不記得有多少種,但是什么樣的算合格,她一清二楚。
除了坐在電腦桌前分析數(shù)據(jù),所有的產(chǎn)品檢測幾乎都是站著完成的。這是一個按照嚴格標準執(zhí)行的技術活。為了達到檢測的精確性,每一步操作都得按照標準來。就拿檢測葡萄酒樣品這個實驗來說吧,謝淑蘭是這樣操作的:
記者看到她先把所用的吸管和器皿,用葡萄酒涮了三次。就這個動作,一天下來,謝淑蘭說她能重復上百次。
完成這些步驟后,才真正開始用吸管抽取葡萄酒樣品。把所抽取的葡萄酒樣品放入器皿時,只見她自然松開吸管,讓吸管里的葡萄酒自然流入器皿中。“太慢了,你用手捏一下吸管,葡萄酒就很快流入器皿中了。”記者建議。謝淑蘭笑著說:“操作標準是讓葡萄酒通過吸管自然流入器皿,得按照標準來。檢測結果要的是準確,不能有半點馬虎。”
來源:齊魯晚報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