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3月6日報道:據臺灣媒體報道,追查禽流感的紀錄片導演李惠仁昨天引用臺大流行病學教授金傳春等研究,指禽流感可能傳染人。金傳春昨晚接受采訪表示,她曾對臺灣308名禽畜業者抽血,第一階段結果60人呈“陽性”,但因計劃遭“疾管局”喊卡,沒有經費進行第二階段實驗,無法進一步驗證。
她說,若要說高致病禽流感“會或不會傳染給人”,都要拿出科學數據,須經兩階段檢驗都呈陽性才能確認,她已做了第一階段呈現陽性,但當局單位“這2年都沒看到數據,如何證明不會人畜共通傳染?”她強調,不能用島外的病毒來類比,必須用臺灣在地的病毒研究才具可信度。
她也提到,當初計劃是“疾管局”委托,但第一階段發現有人呈陽性后,2007年12月31日突然被告知該計劃中止,“很訝異!為何不尊重學術自由?”
她批評,防檢局只用“御用學者”傳聞不斷,但包括她或“中研院長”翁啟惠等,有很多研究流感的流行病學專家都沒受邀或被咨詢,“若能多用講真話的學者,就不會讓產業白白損失6億新臺幣!”
李惠仁昨天出席民進黨“立院”黨團記者會痛批,“農委會”一直說高病原禽流感不會傳給人,至今當局未啟動任何機制,也沒流行病學及公衛專家加入研商,“連最基本的人畜共通傳染病都不懂”,只是自己“閉門造車”。
“拿會影響產業作藉口就可隱匿嗎?”他舉例,連家庭主婦若看到一籃柳丁有顆柳丁壞掉,都會趕快拿起來、怕蔓延,“農委會”不懂嗎?
金傳春強調,高致病禽流感的問題已存在8年,“陳保基算是勇敢的,至少愿意面對。”她建議,禽畜業者或體弱的人,若到活禽市場都應穿戴口罩、手套,避免通過呼吸感染。
“中研院士”賴明詔:人得禽流感不容易
臺大教授金傳春指曾在民眾體內驗出禽流感陽性反應,但有“冠狀病毒之父”稱譽的“中研院院士”賴明詔說,同一個抗體可能對好幾種病毒都有效,因此擁有某一病毒抗體,不代表曾遇過該病毒。
賴明詔舉例,2年前流行的h1n1新流感,就與5、60年前流行過的h1n1抗體有交叉反應,因此1957年前出生的人幾乎都有新流感抗體,但不代表這些人都得過h1n1新流感。所以拿抗體來檢驗人體是否曾被某病毒感染時,必須特別小心,經由多道檢驗仔細確認。
來源:東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