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有6個沿海區、市,30多個漁業鄉鎮,各類漁業船舶7000余艘,20余萬馬力,全市從事漁業捕撈生產的漁民約2萬余人。近年來,由于近海漁業資源不斷衰退、漁業捕撈作業成本上升,導致捕撈漁民收入日益下降。為轉變漁業生產方式,提高漁民收入水平,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青島市認真落實國家減船轉產政策,鼓勵捕撈漁民自主報廢漁船,積極轉產轉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扎實做好漁船報廢拆解。認真落實國家《漁用船舶報廢暫行規定》、《山東省海洋捕撈漁船報廢操作規程》,積極宣傳引導捕撈漁民自主報廢漁船,嚴格程序把好審查關、證件關、清污關、船證相符關,對漁民自愿報廢的漁船進行集中拆解。截至目前,全市自愿報廢海洋捕撈漁船731艘,減少功率30305千瓦,捕撈漁船已由2002年初的7227艘減少到現在的5050艘,減少了30%,捕撈漁民轉產轉業近5000余人,約占全市捕撈漁民總數的四分之一。
二是認真落實政策,確保補貼資金發放到位。為提高廣大漁民自愿報廢捕撈漁船和轉產轉業的積極性,除國家規定的漁船拆解補貼外,市財政按照國家補助資金1:0.5的比例給予報廢漁船船主補貼。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發放補助4642萬元,其中青島市配套補助1634萬元。在補貼資金發放過程中,市海洋與漁業部門和市財政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嚴格漁船拆解補助資金發放程序,保障了補貼資金穩妥有序發放到漁民手中。
三是搞好轉產培訓,提高漁民轉業技能。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青島市轉產轉業漁民培訓實施意見》、《青島市轉產轉業漁民培訓工作制度》等文件,明確了工作原則、目標任務、考核辦法等保障措施。在實際工作中,結合轉業漁民的意愿,選擇了蝦池改造養海參、海水魚工廠化養殖、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等具有發展前景的熱門技術作為重點,采取了集中培訓、分散授課、現場觀摩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提高漁民生產技能。自2004年以來,累計投入培訓資金400余萬元,培訓轉產轉業漁民5000余人。通過培訓,轉產漁民掌握了1-2門漁業養殖實用技術,80%的漁民順利實現了再就業,成為水產養殖業的生力軍,其中部分轉產漁民成為當地的水產養殖大戶。
來源: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