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被認為“最安全”的有機產品,近幾年卻由于認證混亂、“假有機”橫行,市場的占有量逐漸減少,有機行業陷入了誠信危機,本報曾作過相關報道。近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根據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公告,新出臺的《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已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今后,市場上銷售的每一棵有機蔬菜都將貼上有機標志,如同身份證,消費者要識別真假“有機”,只要輸入編號查詢即可。這一新規則的出臺,能否給有機行業帶來轉機,消費者的“信任結”能否解開?
我市賣場難覓有機新標簽
昨天,記者走訪了多家超市,均未發現有機新標志的蹤影。記者在歐尚超市蔬菜柜臺看到一盒包裝精美的尖椒,標價每公斤29.58元,但包裝上也沒有新的有機標志,只有生產基地的貼標。在另外一貨架上,記者看到了一標注著“中國有機產品”綠色圓形標志的有機尖椒,售價是每公斤29.98元。記者也詢問了銷售人員,“這‘中國有機產品是新的有機標志嗎?”回答是:“不是的,這一標簽用了很長時間了。”
采訪中,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龐雜的有機標志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機蔬菜認證機構的標志,但由于認證機構不同有很多種版本,業內人士稱,這類有機認證標志要與“中國有機產品”圓形標志同時使用才是最規范的。另一類標志則只印制了生產基地名稱,雖然外包裝與有機蔬菜十分相似,但并不一定是有機蔬菜。而最新的有機新標志,我市許多賣場都還沒有使用。
新有機標志權威在哪里?
采訪中,很多消費者得知有新的有機規則出臺,都十分期待。“都知道有機產品更安全、營養,但主要是分辨不清市場上哪些是真正的有機產品,如果有一個‘硬標簽幫助消費者識別,哪怕價格貴些,我們也愿意買。”市民王先生表示。
雖然我市市場上目前在售的有機產品還未使用新的有機新標志,但記者從我市相關部門了解了新《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相關規定。《新規則》要求,獲得認證的有機產品在上市銷售時,產品或產品最小銷售包裝上都要貼上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及其“有機碼”。
來源:紹興市農業信息中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