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村信用社充分發揮金融支農主力軍作用,全力支持農民備耕生產。今年,全省農信社共安排備春耕生產貸款150億元,占全年投放涉農貸款的46.9%。截至目前,已投放涉農貸款22.3億元。
科學部署,滿足生產信貸需求。從去冬開始,吉林省農信社就成立了各級領導組織,明確目標和責任,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做到工作早部署、措施早制定、情況早調查、資金早落實,全面支持備耕生產。及時出臺了關于做好支持備春耕生產金融服務的相關政策,要求各地采取增設窗口、簡化手續、優先辦理、上門服務、現場辦公、延時服務、一站式服務等多種措施,讓農民享受快捷、周到的信貸服務。
制定措施,確保資金投放足額到位。為確保不誤農時,足額將信貸資金及時投放到備耕生產之中,省農信社提出在投放力度上,實現“三個高于”:即貸款增幅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幅,貸款總量高于上年,貸款覆蓋面高于歷年。在投放順序上,做到“四優先”:即優先發放備耕生產貸款,優先發放“直補保”小額貸款,優先發放“四權”抵(質)押貸款,優先發放信用戶貸款。在投放規模上,全年計劃投放涉農貸款320億元,同比增幅10.4%,其中備耕生產貸款150億元。
創新機制,全力做好備耕生產服務。一是大力推進金融產品創新機制。在原有農戶小額信用和聯保貸款品種的基礎上,大力推廣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住房及宅基地、大型農業機械抵(質)押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等品種,有效解決農民缺少有效抵押品,融資渠道不暢的問題。同時,利用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資金做擔保,開創了農戶“直補保”貸款。有效地解決了農民貸款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二是建立日常信息共享機制。與各級農業部門建立穩定信息共享機制,定期、不定期進行春耕備耕信息對接,掌握全省春耕備耕生產所需種子、化肥等物資基本下擺情況,及時解決存在問題。三是合理確定貸款期限。根據農業生產實際情況、農戶貸款用途、生產周期和綜合還款能力等,靈活確定貸款期限,防止出現人為縮短貸款期限等現象。在貸款金額、期限、方式、貸款主體等各方面適應農戶春耕生產需求。
來源:中國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