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以國務院名義出臺的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重要文件,將會極大推動農業產業化、規模化,促進龍頭企業發展,從而帶動數億農民增收致富。”3月8日晚10點,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剛剛公布的《國務院關于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意見》,難掩激動之情。
劉永好告訴記者:“去年3月7日,在全國政協的聯組會上,我提出最近幾年是大力支持農業龍頭企業以及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最佳時機,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高度重視,并建議在場的農業部韓長賦部長牽頭研究出臺一個支持規模化農業發展的文件。農業部等八部委經過近一年時間的調研和論證,終于出臺了這個我們盼望已久的文件。今天,不少企業家朋友都打電話向我祝賀!”
對于世界級龍頭企業的內涵,劉永好闡釋了自己的觀點:“世界級龍頭企業最初級的是年銷售額超百億美元,作為農業產業龍頭企業,新希望集團農業產業去年完成銷售額700多億元,連續5年銷售額增百億,已經初步達到了世界級龍頭企業的入門標準。我們靠的是農業的轉型,靠的是發展理念,靠的是新格局下農業出現的新機會,靠的是政府的強農惠農政策。”
“世界級龍頭企業不單銷售要上臺階,達到一定規模,更重要的是要引領行業發展,引領是指在發展的組織方式、技術創新、運作模式等方面都要領先、超前。”劉永好認為,“目前我國正處于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過程中。現代農業的轉型和大發展必須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以現代農民為主體,借力廣泛的社會資本和龍頭企業的帶動,并始終將保障食品安全作為發展的核心目標。”
“中國是世界上農產品需求量最大的國家,但農業企業規模非常小,與世界級企業的差距很大。我國應有一批與國際接軌的世界級龍頭企業。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農村勞動力逐步進城,農業勞動者變成了農產品的消費者,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生了變化,使得新增的消費一定由規模化生產者提供,這就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機會。”劉永好說。
劉永好談到企業近30年的成長歷程時說,實踐證明,“農民+農社+農企”是農業轉型中最有效的組織形式之一,有利于促進農村生產方式向組織化、規模化、專業化、技術含量高、抵御風險能力強的方向發展,能較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保障食品安全。“農民+農社+農企”的模式,三位主體已經利益與共,農民富則農企旺、農企強則農社活、農社興則農民安。我們在不同的地區推行不同的養殖模式,如廣東溫氏集團的養雞模式、新希望六和公司推出的發展豬、雞、鴨養殖產業鏈的“六方合作八統一”模式等。通過公司、農戶、政府、銀行、擔保公司、保險公司聯合,通過種苗、飼料、技術、養殖體系一體化等,形成了農民養殖規模化發展和產業鏈發展,在這種格局下農民收入大幅增長,在市場行情好時,他們的收入遠超過外出務工。
“我們在自主創新、行業引領、技術創新上還不夠,離世界級龍頭企業初級標準還有差距,但已經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需要繼續夯實基礎,在技術和信息化建設上,在種源、組織方式、聯合求發展的格局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相信通過若干個企業五年計劃的實施,將會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級龍頭企業。”劉永好堅定地說。(雪梅)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