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諸城市以“綠色、優質、安全、高效”為目標,狠抓水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確保水產品消費安全。目前,全市共有5處無公害水產品產地,7個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規模1365公頃;1處漁業標準化生產基地,4處有機水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示范園區。
一是實施水域治理,改善生態環境。通過實施水庫除險加固和河流綜合治理,養殖水域面積擴大到5萬畝以上,全市大中型水庫及重點河流水質普遍達到ⅲ類以上標準,為養“好魚”提供了“好水”。
二是實施增殖放流,推行健康養殖。發展凈水型增殖漁業,投放鰱、鳙、草、大銀魚、河蟹等各類凈水苗種8000萬尾。推行健康養殖技術,實行不投餌、不施肥、不用藥的“三不”質量安全控制措施,取締了投餌性網箱養魚,保證了魚類自然健康生長。
三是開展專項整治,確保質量安全。圍繞生產和流通領域,重點開展了嚴厲打擊水產品非法添加和濫用添加劑專項行動,配合農業部、省、市對苗種場、養殖基地、批發市場抽檢樣品15個,合格率均達到100%。實現水產品從生產到流通的全程監管,確保消費安全。
四是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安全意識。廣泛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每年出動宣傳車10臺次以上,執法人員100多人次,印制發放《食品安全法》、“五項制度、兩項登記”、《禁用漁藥名單》等各類宣傳材料3000余份,有效提高了群眾水產品質量安全意識。(詩云)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