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消息稱,進口牛初乳復合粉在市場上仍有銷售。去年11月4日,國家質檢總局即要求停止進口牛初乳復合粉,并要求明確牛初乳粉相關產品的適用標準問題。十倍毛利 誘惑甚大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稱,廣東全面暫停牛初乳復合粉的進口,大批進口企業面臨倒閉風險。禁令之下,牛初乳復合粉高達10倍的毛利仍對企業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據報道,福建地區網絡銷售商店顯示,3月9日,廈門某進口有限公司發布消息稱,該公司仍向市場供應“紐韻牌”原裝進口牛初乳復合粉。與此同時,廣東一家名為盈力國際的公司,也未斷進口“媽喃牌”牛初乳復合粉,標稱生產企業為“新西蘭乳品公司”。以上述廈門那家進口公司為例,該公司宣稱供應的紐韻原裝牛初乳復合粉是以新西蘭健康乳牛生產后的72小時內分泌的初乳汁為原料,內含有豐富的多種營養成份,是老少皆宜的保健品。盈力國際也宣稱,國家所謂的暫停進口禁令一事只是“標準沖突”。該公司負責人表示:“衛生部的國標《生乳》與牛初乳有沖突,才導致商檢局不讓我們進口。”據衛生部2010年4月發布的乳業新國標《生乳》規定,產犢后7天的初乳不應用做生乳,而在2005年中國乳制品工業行業規范牛初乳粉當中,對初乳的定義是母牛分娩后72小時內擠出的乳汁。一些企業據此認為,質檢部門抓住兩個規范中的時間差,以缺乏適用標準為由,拒絕牛初乳制品進口。但實際上,質檢總局只是對牛初乳復合奶粉下達了暫停進口的指令。南寧煜煊食品公司負責人表示:“純牛初乳粉并未在禁止之列,拿純粉直接和奶粉混合,就是復合奶粉了。”企業頂風銷售的牛初乳產品利潤可觀,據報道,按原料價格與終端價推算,湯臣倍健、生命陽光旗下品牌的牛初乳粉產品毛利率當在10倍以上。目前,國內牛初乳保健品共有70個批號,伊利、海王、湯臣倍健、哈藥等均有牛初乳保健品。價值幾何 存有異議相對其高額利潤,牛初乳到底營養價值有多高,一直存有異議。牛初乳核心的營養元素為其所含的免疫球蛋白igg,作為一種抗體物質,igg能夠有效地提高初生小牛的免疫能力。但igg能否真正被人體吸收卻是個盲區。據報道,飛鶴牧業總經理徐晶輝介紹:“小牛出生后的24小時之內,主要從母牛乳汁里獲得免疫球蛋白igg。但24小時之后,抗體的吸收能力就幾乎為零了。所以我們一般只給小牛喂24小時的初乳。”而人體的消化道與牛類似,igg進入小腸后同樣會被消化酶水解。所以類似igg的大分子蛋白質制成口服制劑的難度相當大,牛初乳的營養價值因此大打折扣。而且由于蛋白質的特性,igg無法承受6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因此早些年用烘干工藝制成的牛初乳粉,幾乎和普通奶粉的營養價值相當。據報道,目前,國內和進口的牛初乳粉多為凍干工藝制成,即在低溫下做成粉劑,這樣可以避免igg被破壞。但這一工藝成本較高,這也成為牛初乳粉價格高的一個原因。湯臣倍健旗下一款30克包裝的牛初乳粉,售價為214元,生命陽光一款60克的牛初乳粉,售價為398元。另據報道稱,牛初乳的原料并不難獲得,它的成本實際上和普通牛奶差不多,根據供貨商的報價,20%igg的牛初乳粉每公斤價格在500-600元,按此計算其實牛初乳進口的價格約為每克0.6元。但是以湯臣倍健為例,每克牛初乳實際價格已經是高達8元,其中價格差超過了10倍。食品安全 不容忽視可觀的利潤背后,涉及當今社會最為關注的食品安全。今年“兩會”期間,許多“兩會”代表亦就此提出議案,希望國家、企業進一步重視這一關系民生的重要課題。據相關媒體報道,3月5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局長支樹平說,去年以來,產品質量事故時有發生,一度成為社會輿論關注的熱點。質量違法案件多發的態勢,嚴重挫傷了群眾消費信心,嚴重損害了社會消費環境。當前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在好轉,但確保質量安全的任務仍很艱巨。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要求“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正是要努力解決的緊要任務。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的通報,去年全國質檢系統查處的質量違法案件多達11.14萬件,其中食品安全事件就有3萬件。報道指出,支樹平強調,乳制品始終是質監部門監管的重點。2011年,質監部門對整個乳制品生產企業進行整頓,“1176家企業審查通過了701家,40%的企業沒有通過。到現在為止,乳制品總體上質量安全形勢有所好轉”。他說,沒有通過的企業,很多是因為檢驗檢測能力不達標被取消生產許可。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