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平抑居高不下的菜價,武漢市場急需快生菜填補春淡,但本報記者走訪發現,對政府有關部門的動員令,我市一些蔬菜種植龍頭企業卻按兵不動。
據介紹,快生菜指從播到收60天以內的葉菜,本地適宜種植小白菜、莧菜、大白菜秧子等品種。
昨日,白沙洲大市場介紹,由于氣候原因,近段時間,本地葉菜上市量比去年同期少了1/3左右,而集貿市場的小白菜售價已達每斤4元左右,莧菜每斤高達8元,比去年同期上漲二三成。
市農業局介紹,從上一年的11月份至來年的4、5月份,武漢氣候不適宜蔬菜生產,屬于傳統“春淡”,本地反季種植的快生菜成為填補空白的生力軍。上月21日,市區農業部門宣布全市共搶播5萬畝小白菜、莧菜等品種的快生菜,并將任務分解至各區和10余家本地蔬菜種植企業。
14天后的3月6日,在新洲綠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吊尾村基地,該公司總經理說:“我們只有200畝大棚,現在只播了百余畝小白菜,氣溫回暖了,我們才會大面積種快生菜。”而新洲區農業局透露,該區另一家有搶播任務的企業還沒有開始播種。7日,東西湖區和蔡甸區農業部門介紹,兩區共有5家蔬菜種植企業有快生菜搶播任務,其中只有兩家播種了少量的快生菜。
據了解,目前我市已搶播3萬余畝快生菜,但絕大部分由農戶和專業合作社播種。
市區農業部門介紹,企業對于種快生菜熱情不高主要是因為鋼架大棚投資較大,武漢近來的低溫寡照,露天搶播難以成活,在大棚搶播,成本會增加。此外,快生菜管理起來比較費工,耗損和經營風險大也是重要原因。
來源:長江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