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訊一棟高樓可以住上幾十戶居民,如果蔬菜栽培類似于住“高樓”,向天空要土地,那產量豈不是會比地面多出好幾倍?慈溪一位海歸農民將這一想法付諸實踐,讓自家的蔬菜住進了一棟棟蔬菜栽培樓,一畝蔬菜樓培育出來的蔬菜產量超過了5畝平地的產量。
昨天,記者來到慈溪觀海衛鎮七塘下惠農農莊,見到了曾去英國留學的葉凱峰為提高蔬菜畝產建設的7個大棚。葉凱峰的大棚,有別于我們日常見到的蔬菜大棚,他把大棚建造得像個蒙古包。
走進大棚,展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根根被綠色蔬菜包圍的立柱。小青菜、生菜都熟了,工人們正忙著采摘。記者注意到,工人們采摘蔬菜,特別容易,不用刀割,也不用鏟挖,隨手一拉,一株菜就從立柱上摘下來了。菜很干凈,菜葉和根部沒有一點土。
“這里的蔬菜都是無土栽培的,只需將蔬菜的一葉一芽插入栽培板上的一個個圓孔里,加上棚內噴淋的水分和營養液,菜苗就能很快生根成活,茁壯生長,經濟效益非常可觀。”葉凱峰邊說邊打開了一根立柱。記者看到,立柱內是空心的,營養液由柱頂的加液盒流入,逐層往下流,流到最底下的“營養水”會被回收,流回水泵,供循環使用。
在大棚里,記者看到一臺溫度、濕度監控器,大棚內的溫度為17.1攝氏度,濕度是61%。正在采摘小青菜的工人張師傅說,這樣的溫度、濕度正適合蔬菜生長。如果冬季外面的氣溫可以保持在5攝氏度,有點陽光,那大棚里的溫度就可以達到10攝氏度以上,大部分蔬菜都能正常生長,這樣蔬菜生長周期比室外可以節省四分之一。
葉凱峰說,這些高標準建造的大棚里都配建有一個有機肥料池,有機肥通過一根管子從農莊豬場的沼液池輸送過來。再通過后臺的電腦,根據大棚里的溫度、濕度的變化,以及蔬菜的生長習性,自動對蔬菜噴灑營養液、澆水。
目前,國內土地資源越來越緊張,農產品需求卻越來越大,老百姓對農產品安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寧波市農業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康莊嚴告訴記者:“讓蔬菜在樓房生長,在栽培技術上,采用無土育苗、智能溫室集中育秧等技術,這是未來現代農業的一個發展方向。”
來源:中國寧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