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作為炒菜配料的大蔥價格出現(xiàn)了不可思議的飛漲,10元錢只能買到兩根大蔥,而且這種情況不是只出現(xiàn)在一個地區(qū),而是蔓延至全國各地,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菜場里,大蔥的金貴已經蓋過了肉禽和雞蛋,成了人們要惦量著才敢買的物品。(新京報)
蔥價暴漲是層層加價的結果,還是囤積炒作?流通環(huán)節(jié)的惡性循環(huán)必定是造成短期內快速加價的主因,但大多數(shù)農產品都是一樣的流通渠道,為什么只有大蔥漲了?就好像前些年綠豆、大蒜、姜的猛漲一樣,瞬間就被炒起來了,不管是概念炒還是惡意炒,那時的炒與當時的經濟環(huán)境密不可分,通貨膨脹推進了炒作高峰,由于獲得的這部分利益大部分進入了房市,而在國家對房市進行調控之后,相應的炒作暫緩。雖然這回蔥價暴漲所處經濟環(huán)境與當時不同,但是其瞬間暴漲的程度絕不輸于豆蒜姜大軍,經過一段時間的暫緩沉默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加料漲幅,這說明物價管理和干預成效不大,政府措施制定仍與根源相離太遠。
那么,何為根源?國家整體經濟結構中這些農產品經銷商屬于何種形式存在?他們屬于非政府行為群體,但這部分資金卻不應被忽視,背離越遠越無法控制,矛盾也會加深,游資將不再接受管束,自然壟斷炒作就會不斷出現(xiàn)。
今天漲的是大蔥,明天呢?想起早上坐地鐵聽到的一通電話:“xx,你有農業(yè)局的關系嗎?我這里有塊地,對方說只要種出來的是辣椒他就全要!……”或許這只是一個小事件并不預示著什么,但誰又難保明天不是辣椒被炒?
為了不使豆蒜姜蔥再重蹈覆轍,不能僅僅是貨幣政策的不斷松放能解決的,雖然能夠緩解當下的狀況,但沒有應對措施的松放只會使這類情形更加嚴峻,在未來更難解決。目前引導游資以積極公開狀態(tài)進入金融信貨市場,才是正確的做法
(芒露)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