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現在5.5元一斤,比過大年的時候還貴,香菜15元一斤,我都不敢隨手送了。”昨日,一菜市場攤主無奈地表示,老顧客們都在抱怨他摳門。這并非個案,在2月出現短暫回落后,近期蔬菜價格普遍上漲。根據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由于低溫天氣影響了蔬菜上市量,18種蔬菜批發價格比前一周上漲2.6%。何以“菜籃子”負擔節后不減反增?天氣與種植面積是否可以完全解釋?有分析認為,背后的推手除了中間層層加價之外,還有貨幣多發。10元買兩根大蔥漲價后大蔥的風頭勁過肉禽雞蛋,“向錢蔥”的名號由此叫響。北京市錦繡大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數據顯示,從2月24日到3月10日,半個月的時間,大蔥批發的中間價格就從2.25元一斤漲到了3.05元一斤,漲幅近四成。吳女士向記者抱怨,本來是配菜的大蔥,現在花銷可不小,比雞蛋還貴,10元錢大的買兩棵,小的也就買三棵,香菜這些原來隨手送的也不送了。菜市場的攤主也很無奈,“大蔥去年這個時候也就2元一斤,現在5.5元一斤了,快漲兩倍了,香菜原來幾塊錢就一捆,現在15元一斤,沒有辦法送。不僅是大蔥,今年青菜價格普遍比去年高,芹菜、洋白菜和去年同期比幾乎都有翻番的漲幅。”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數據,3月17日,監測的21種蔬菜中,13種價格上漲,4種價格下降,4種價格持平。肉和水產品的價格也不讓人樂觀。“據農業部監測數據,3月16日‘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指數是208.7,這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東方艾格分析師馬文峰表示,由此可見蔬菜價格的沖擊有多大。天氣背后的貨幣沖擊國務院在去年12月19日正式發布了《關于加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完善農產品流通稅收政策,免征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財務部官網已經宣布,自今年1月1日起,不再向從事蔬菜批發、零售的業者征收13%的增值稅,以穩定食品價格。無奈的是,消費者不但沒有迎來蔬菜價格的下降,反而在“姜你軍”,“蒜你狠”之后,又出現了“向錢蔥”。“姜蒜等農產品爆炒后,種植面積增加,今年已經回落,而大蔥當時價格沒吸引力,去年種植面積有所減少。此外,天氣因素也有一定影響。”在供給層面,馬文峰如此分析了原因。天氣和種植面積是目前比較認可的兩條因素。不過馬文峰表示,根源在于貨幣多發。據其介紹,農業部數據顯示,蔬菜面積總體種植面積是上漲的,實際生產量不會下降,但是今年蔬菜價格整體同比上升了不少。而在春節前,貨幣發行量卻不低,“比如央行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凈投放現金9071億元。去年12月是3431億元,這些新增資金沖擊著市場產品價格。大蔥漲價本身有供給因素,但是背后則是資金的沖擊。”此外,業內人士表示,農產品漲價從來落在農民生產端的實惠少,中間環節加價多,中間商在采購中發現供給出現變動,會逐級將價格波動擴大化,而且中間涉及運費、人工、損耗以及各級經銷商利潤留存,進而推高終端價格。“別指望《關于加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意見》降菜價,這個只能增加流通企業的利潤,農民和消費者得不到好處。”通脹壓力猶存近日公布的2月cpi從1月的4.5%快速回落至3.2%。菜價的反彈會不會讓c pi再度承壓?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認為,2月份cpi大幅度下降并不意味著通脹已經遠去,真正回到正常還是要看3月份。另一位分析師也告訴記者,“通脹壓力還在,菜價的上漲只是其中一個表象,最近各地樓市又有所活躍,成交量上升。”銀河證券觀點則指出,根據對3月份第一個星期物價走勢以及歷史情況觀測推斷,3月份cpi環比出現正向可能性較大,即其同比運行或在3.5%左右,但是超過4%的可能性較小。 來源:南方都市報(深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