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一個玻璃啤酒瓶,能賣多少錢?也就是幾毛錢。但是您知道嗎?一個茅臺、五糧液[36.992.13%股吧研報]這樣名酒的瓶子,有時候能賣到數百元。一次宴席下來,如果消費掉幾瓶這樣的名酒,把席上的幾個空瓶子收集起來,您可能換來上千元……看到這里您可能會問,為什么名酒瓶子這么值錢?一頓飯的空瓶竟賣了一千多哪里比較容易收集到這種名酒瓶子?當然是那些大型酒店。近日,在濟南某高檔大型酒店做餐飲經理的小張(化名)向記者透露,客人喝完的高檔白酒和洋酒的空瓶子在酒店服務員眼中是很值錢的,尤其像茅臺、五糧液這樣的名酒,如果年份高,盒子、蓋子和瓶子全套都完整的話,一個空瓶子能賣到幾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有的回收的說別把商標弄壞了,商標不弄壞還能多加錢,假如說你這個酒瓶子喝完了,帶著包裝比較全。這樣一套能賣200多塊錢,你說他要這個干嘛?像價錢高的五糧液、茅臺都回收,年數越高的價錢越高。”小張說,像他所在的酒店,由于規模和檔次都很高,一個月下來,光賣空酒瓶服務員也能得到一筆不錯的收入。賣空酒瓶不是什么秘密,而更像是一種“福利”。“這種東西一賣了以后就像爆炸性新聞一樣,哪個房間賣個酒瓶子,賣多少錢多少錢,大家說起來都挺興奮,感覺還挺幸運。”小張說,有人還因為賣了空瓶子請客呢,“一下子賣一千多塊錢,賣了人家不高興嗎,不得請客嗎?”一套30年茅臺瓶回收者開價一千五小張說,在濟南的一些高檔酒店有些人專門從事酒店的名酒瓶回收,一種做法是,回收的人通過承包的方式,把酒店的酒瓶回收業務全部承包下來,還有一種,則是不定期上門來計件回收,“賣給誰?回收酒瓶子的,我認為是假酒,不可能像回收啤酒瓶子一樣,碾碎了再重新加工吧。要是返廠的話沒必要這么高價格回收,一個酒瓶子才值多少錢?”小張說。一個空酒瓶子真能賣這么多錢嗎?記者電話聯系了幾家專門回收高檔酒瓶的商販,聲稱自己是酒店的服務生,手上有一瓶50年的茅臺空酒瓶子,一個商販竟然開價四五千塊錢……回收者:瓶子什么顏色?記者:就是白瓶的。回收者:那個不要,白瓶的不要,要那種有年份的,15年的,30年、50年。記者:那你們都收什么樣的酒瓶子?回收者:茅臺、拉菲。記者:15年的茅臺能賣多少錢?空酒瓶子。回收者:三百。記者:30年的多少錢?回收者:一千五。記者:怎么交易呢?回收者:(開始警覺和不耐煩)物流代收貨款。記者:你們是再賣給別人嗎?再賣給酒廠?回收者:(要掛電話)你賣是不賣,要賣不要問這么多好吧!我們不回收酒瓶有人借此制假酒昨天,記者登錄了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官方網站,找到了負責山東區域部門的聯系電話并聯系了對方,當記者告訴對方自己身邊有收該公司酒瓶的人的事情后,工作人員表示,“我們公司不回收酒瓶,那不是我們的人。”記者告訴工作人員,身邊有人回收用過的酒瓶,是否是公司的行為,工作人員明確告訴記者,他們不會回收已經用過的酒瓶。那么為什么有人要以高價來回收酒瓶,工作人員顯然也了解這種現象,他表示,這應該是有人收回瓶子,來制造假酒,是違法行為,所以大家也不要賣給他們。問題是,現在大家手中如果有用過的名酒瓶子,又該怎么處理?而且如果有人高價回收,確實是很有“誘惑力”的。對此,工作人員表示,大家若是有用過的名酒瓶,最好將包裝和標簽撕毀,然后再通過正常途徑賣給回收廢品者,是比較好的方法。這些高價回收來的名酒酒瓶最后到哪兒去了呢?有報道稱,這些瓶子大部分落入了制造假酒的不法分子手中,即真瓶灌假酒,仿冒生產。為了讓口感逼真,造假者還會用同一廠家生產、口感相似的酒來冒充。比如,用“茅臺王子”酒冒充“茅臺”酒等。所以大家遇到這種情況,最好也是撕毀商標之后,通過正常渠道賣給回收廢品者,不要給那些制假販假者可乘之機。有人買賣空瓶市民可舉報“餐飲企業應該對這些空酒瓶進行專門的處理。”針對有些名酒瓶子能賣好幾百元這種現象,濟南市工商局食品處處長姚華告訴記者,他們應該對空酒瓶做損毀處理,“這包括對外包裝的撕毀,以及對酒瓶本身的處理。”酒水在市場流通環節出現什么問題,咱們的工商部門可以積極參與處理,可是這個酒喝沒了,成了空瓶子,市民或者餐飲企業進行了交易,又該怎么處理呢?針對這個問題,姚華說,如果有專門收購空酒瓶的企業,市民碰到了,他們也歡迎大家撥打12345、12315進行舉報,該劃分哪一塊責任,我們不管,我們要先去查,看看是什么情況,再進行處理。此外,這種情況也要求餐飲經營企業需要自律,也需要消費者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不僅僅是在購買過程中,要在正規企業、專營專賣店,選購正規的產品,留好發票,發現有人買賣空瓶的情況,我們也歡迎大家的舉報。”姚華說。企業能回收不?或附帶毀瓶器?真瓶子被人利用,裝上假酒再流入市場,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消費者,因此網友們也是對這種現象比較關注,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網友“鳥槍換大炮”說,“廠家、商家應在名酒包裝內備有毀壞空瓶的設備,供消費者方便使用,輕輕一劃或稍稍一噴就能永久銘記,使之留有明顯損毀表面或瓶內的痕跡,使空瓶不能再次利用。也使人群形成抵御造假的良好習慣與同仇敵愾的氛圍。”還有網友建議,有人借此機會制假販假,也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品牌聲譽,所以除了相關部門要嚴查之外,相關企業也應該采取一些行動,“因為把名酒瓶子賣出去是有利可圖的,所以相關企業能不能也采取一些回收措施,比如消費者交回幾個瓶子,就可以在下次購買的時候享受一些折扣,這樣就能讓大家把手中的瓶子不給那些別有用心的人。” 來源:山東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