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廚具網
    手機版    二維碼   標簽云  廚具企業大全

“兩會”評述:再論“糧食安全”

2024-05-02 07:01:57 來源: 作者/編輯:小編 瀏覽次數:6357 手機訪問 使用手機“掃一掃”以下二維碼,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聯合國糧農組織2011年9月正式發布《世界農作物前景及糧食形勢》報告,強調歉收、漲價與限制出口等正嚴重威脅全球糧食供給,世界范圍內的糧食安全矛盾將再度尖銳。同年12月2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消息卻極其令人振奮,中國糧食再獲豐收,當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邁上5.71億噸新臺階,比上年增產2473萬噸,增長4.5%,創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個糧食產量的“八連增”。在全球范圍內中國糧食生產逆勢上行的精彩表現,不僅有力地回應了一度蔓延甚廣的對中國自主解決糧食安全問題能力的廣泛置疑,而且許多輿論更是重提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1994年在《世界觀察》上發表的《誰來養活中國》一文的舊事,認為中國糧食“八連增”的事實足以證明布朗向全世界提出的“誰來養活中國”和“一個養活不了自己的中國將如何影響世界”的問題是毫無依據的。更樂觀的看法是,中國糧食安全的基礎是值得信賴的,中國人的飯碗完全可以端在自己手里,過度惶恐甚至放大中國糧食安全的現實矛盾并無必要。然而,中國糧食安全的壓力果真顯著緩解了嗎?或者中國糧食安全本身就是一個因思維錯誤引出的偽問題嗎?可以肯定,這方面的看法不會一致,爭論還將長期繼續。但無能如何,占世界人口22%的中國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條件下糧食安全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即使在糧食實現連續八年增產的情況下,依然需要更加清醒地認識我國糧食生產面臨的深層制約和嚴峻挑戰,防范出現溫家寶總理所警戒的“盲目樂觀情緒滋長,麻痹懈怠傾向抬頭”。

一、中國糧食供求形勢仍然嚴峻

我國2011年的糧食增產是在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市場環境異常波動、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的背景下實現的,付出了巨大努力,成績來之不易。不僅成為當年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亮點之一,而且為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穩定物價、推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但是,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盲目樂觀乃至懈怠,因為一些與糧食安全密切相關的信息讓人十分擔憂,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考驗著中國糧食安全的現實。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公報資料,2011年我國進口小麥、玉米、水稻等谷物及谷物粉545萬噸,進口大豆5264萬噸,進口食用植物油657萬噸,進口糧食加上進口食用植物油折合糧食合計約達9100萬噸。這一數據比2004年中國第一次成為糧食凈進口國時2412萬噸的糧食進口量增長了2.77倍之多。盡管在人地矛盾突出和糧食需求比糧食供給增長更快的雙重背景下,中國快速擴大糧食進口規模是不得已的必然選擇,其實質是通過“借地種糧”彌補自身的資源短缺。相關測算表明,2011年進口9100萬噸糧食相當于利用了國外約7億畝糧食播種面積。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農業資源、兩個市場確保國內糧食安全固然十分必要,但中國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每年糧食消費量占世界糧食消費總量的五分之一,占世界糧食貿易量的兩倍左右,中國的大國效應決定了糧食供求平衡只能主要立足國內基本解決,必須堅持糧食自給的基本底線。過度依賴國際市場,將面臨自然、經濟和政治風險。以此觀之,2011年我國進口糧食規模占全年糧食消費總規模的比重已達13.7%,已經超越了10%的糧食安全警戒線。

在實現糧食“八連增”的同時,我國糧食供求不平衡的矛盾在加劇,對國際糧食市場的依賴程度在加深,國內糧食基本自給的底線已經被沖破,這是當前我們必須正視的嚴峻現實,也是我們清醒認識我國糧食安全現狀的重要基點。

此外,還有兩個方面經大量調查證實的事實尤其需要高度關注:一是由于家庭人口外出消費量降低、市場購買方便度增加等原因,農民家庭儲糧普遍呈顯著減少趨勢,結果是其原有的分散和減弱糧食安全壓力的“蓄水池”作用趨于降低,這可能產生放大糧食安全矛盾的負面效應。二是一些國有糧庫儲備減少,這意味著地方政府通過糧食儲備實現糧食供求平衡和應對突發危機的能力削弱。

因此,盡管主要依靠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撐,我國取得了糧食連續八年增產的亮眼的成績單,但中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形勢依然嚴峻,糧食供給對外依賴性增大更是最需要警惕的發展態勢。在現實條件下,任何輕視或漠視中國當前的糧食安全問題的傾向都十分危險,認為中國糧食安全本身就是一個偽問題的看法更是毫無根據。

二、中國糧食安全的遠憂和近慮不容忽視

對中國而言,糧食安全是需要長期密切關注的主題,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更是一項十分復雜艱巨的任務,既面臨長期的資源約束,又有短期的機制性障礙。

首先,制約中國糧食安全的長期性矛盾依然十分嚴峻。

一方面,人口增加和消費水平提升將使我國糧食需求保持剛性增長。有關預測表明,未來十年我國人口仍將以年均800-1000萬的速度增長。2020年,我國人口總量將達到14.6億。人口增長必然導致口糧需求剛性增長,按照人均400公斤年口糧消費量計算,到2020年我國口糧需求總量將達到5.84億噸,比2010年的5.48億噸增長6.57%,這將大大超過同一時期我國糧食生產可能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城市化的加快將使未來十年我國城市人口以年均1100萬人的速度遞增,大批農民工進城后由糧食生產者轉變為糧食消費者,也將增大糧食消費數量。還應重視的是,經濟增長帶來的糧食消費結構變化將更為劇烈,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的消費需求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據有關預測,到2020年全國飼料用糧需求總量將達到2.36億公斤,占糧食消費需求總量比重超過40%。同期,生物燃料、生物制藥和釀酒工業的迅猛發展,將會顯著增大糧食消費比重。

此外,由于儲運技術落后、設施簡陋,我國糧食產后損失率高達10%左右,同時因為不良消費習慣,我國還存在糧食消費中的浪費現象。這兩個方面的原因也不合理地擴大了糧食的消費規模,加大了供給壓力。

另一方面,耕地資源減少和水資源短缺趨勢的不可逆轉將對我國糧食供給構成長期性壓力。根據國土資源部公布的相關資料,過去十年間我國耕地面積從19.51億畝減少至18.26億畝,減少總量達1.25億畝,年均減少829.2萬畝。目前人均耕地面積僅為1.38畝,約為世界水平的40%。并且耕地質量總體偏差,中、低產田約占67%,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廢”污染問題嚴重。宜耕耕地后備資源匱乏,可開墾成耕地的不足7000萬畝。同樣的,高速工業化與城鎮化進程在與農業和農村的水資源爭奪中也明顯處于優勢地位,工業和城市用水需求呈現擴張的趨勢。同時在農村內部,由于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水源工程建設滯后,用水過程浪費嚴重,水資源供求失衡矛盾突出。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2100立方米,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衡。水資源緊缺已成為常態,應對旱災頻發已經成為國內多數地區保障糧食供給能力的極為艱巨的任務。耕地資源和水資源等戰略性資源的匱乏,加之難以逆轉的數量銳減和質量下降,共同構成我國未來糧食發展長期面臨的制約性最強的資源瓶頸。

其次,影響中國糧食安全的短期性因素更加令人擔憂。

始于2010年的糧食漲價以及由農產品價格上漲拉動的物價較大幅度上漲,就實質而言反映的是糧食及農產品供求關系的全面或局部失衡,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全面敲響了我國糧食安全的警鐘。現實表明,除了需求剛性增長與供給壓力加大的長期制約因素之外,我國糧食安全還面臨如下三個方面嚴峻的現實挑戰:

第一,耕地“非糧化”日趨嚴重。長期以來我國分散化、小規模的農地經營方式導致土地產出低效率。為改變這一狀況,地方政府出臺大量優惠政策引導公司和業主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并進行規模化經營。在這種形勢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向業主流轉和集中的態勢不斷得到強化,土地流轉開始大規模突破鄉村行政界限,外來城市工商資本占據了農村土地流轉的主導地位。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城市工商資本為了獲取最大化經濟利益,必然傾向于發展經濟效益更高的經濟作物。農業部的典型調查顯示,外來業主流轉耕地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只有7%以制種等方式與糧食生產相關,其他的無一例外都是蔬菜、瓜果、藥材等附加值更高的經濟作物。顯而易見,我們事實上面對的是這樣的現實:土地流轉進程與“非糧化”趨勢如影相隨,土地流轉規模越大,“非糧化”發展越快。從趨勢上看,我國農地的流動和集中正在進一步提速,城市工商資本仍在向農村滲透。可以預見,我國土地“非糧化”的態勢將進一步擴張,與糧爭地的矛盾將更趨尖銳,由此繼續發展,必將使我國家糧食安全的形勢更加嚴峻。

第二,經營粗放化不斷發展。雖然近年來糧食價格趨于走高,但是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幅度超過糧食價格上漲幅度,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依然不高。由于勞動力價格上升,抬高了農民種糧的機會成本,強化了農民外出務工的動力,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之后,農業生產中老齡化矛盾日益突出。應當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們事實上面臨著局部地區現代農業加快發展與更大范圍區域傳統農業不斷衰退同時并存的嚴峻現實。在許多傳統農區,其產業結構基本依舊,老品種、老技術加老農民,超小規模、粗放經營加自給為主,共同構成這些地區傳統農業日漸衰落的主要表征。由于嚴重老齡化的“末代農民”群體只能支撐自給性的小農模式,由此必然導致在許多地區耕地粗放經營甚至拋荒現象日趨加重,已經構成影響糧食生產增長的關鍵因素。從總體上判斷,我國絕大多數地區糧食生產中小農戶分散生產的基本格局仍然沒有改變,粗放經營現象普遍,尚未形成激勵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擴大的內在機制,這無疑是影響我國糧食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的更重要制約。

第三,政策低效化仍未改變。我國糧食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與高強度的政策投入是直接相關的。2011年,僅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四大補貼”資金就達到1406億元,比2004年的145億元增長8.7倍。農業補貼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雖然深受農民歡迎,但對大多數農戶還未產生足夠的擴大糧食規模的生產激勵。更重要的是,現有主要按承包地面積平均發放補貼的普惠制方式,補貼的只是土地承包者而非實際生產者,從而導致政策績效受到明顯限制。在嚴格意義上,現行農業補貼政策更多的表現為惠農政策,而非強糧政策。在糧食安全壓力繼續加大背景下,農業補貼政策不能對糧食生產者產生更直接和更強烈的擴大生產規模的政策信號,這顯然是我們亟待進行合理的政策調整的重要方面。

還需要重視的是,糧食安全不僅包括數量安全,而且包括質量安全。在一些地區,還存在過量使用化肥、農藥,以及大規模農膜殘留和糞污排放等現象,導致耕地和水污染加重,糧食生產的質量安全也因此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

三、我國糧食安全必須警鐘長鳴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有所松懈,雖然我國糧食生產實現了歷史罕見的八年連續增產,產不足需的矛盾明顯緩解,供求平衡目標基本實現。但從發展的視角審視,我國糧食生產既有遠慮,又有近憂,糧食供需緊平衡成為常態將是我們必須長期面對的基本國情。

面對現實,我們應當從五個主要方面應對我國長期性的糧食安全問題:一是繼續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科技支撐,以及有控制地利用國際市場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我國糧食的供給和保障能力;二是優化糧食補貼政策,通過合理平衡糧食主產區和主銷區、糧農和非糧農的利益關系,構建以提高效益為主線的糧食生產長效機制;三是加大農村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力度,提高糧食質量安全水平,建立從糧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綠色無公害產業鏈條。四是加強糧食安全的監測和預警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糧食儲備物流體系,強化其糧食供求的“穩定品”功能。五是大力倡導文明消費,有效遏制糧食消費中的非理性浪費現象。

總之,應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我們既不可迷信“市場能夠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神話,更需要對國際貿易中被頻繁使用的“糧食武器”保持高度警惕。對中國的糧食安全而言,由于存在諸多解決難度很大的不安全因素,雖尚不可怕但卻十分堪憂。任何盲目樂觀都是極其危險的,任何麻木懈怠都是不可容忍的。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時刻保持應有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做到警鐘長鳴,全力以赴,持久努力。(白風)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

 
本條標題:“兩會”評述:再論“糧食安全”
本條信息網址:
文本助手 資訊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閱讀關鍵詞
  • 手機瀏覽本文

    手機應用中掃描本文二維碼,即可瀏覽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網絡中。

  • 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關注中華廚具網微信公眾號,實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版權/免責聲明:
一、本文圖片及內容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如涉及各類版權問題請聯系及時刪除。
二、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三、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華廚具網

0相關評論
今日熱點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薦品牌更多
熱門頻道
關閉廣告
合作伙伴:
中華廚具網 魯ICP備2021046805號         魯公網安備 37162502000363號 (c)2018-2025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有風險 加盟需謹慎
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亚洲女久久久噜噜噜熟女| 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97色|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欧美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 |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26uuu久久五月天| 婷婷久久综合|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在 | 2021久久国自产拍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騷妇女内射|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久久AAAA片一区二区|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 久久久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网成人影院| 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小草|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婷婷六月丁香|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亚洲| 偷窥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vr|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