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泰國泰華農民研究中心3月22日研究報告指出,2012年1-2月,世界市場上的農產品價格呈上漲態勢,食品價格指數從2011年12月的210.8升至2012年2月的215.3,主要原因是發生了自然災害,如南美洲的旱災和歐洲的寒災,導致世界市場上的重要農產品大豆、糖和多種其他農作物的產量顯著受影響,促使農產品價格在2012年初出現上漲。此前,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曾預測世界農產品價格將延續自2011年以來的下跌走勢。
泰國泰華農民研究中心認為,世界市場上農產品價格開始上漲的走勢,一方面對農民和出口商有利,因可以更高的價格售出農產品,尤其是糖,泰國生產的糖大部分用于出口。另一方面,農產品價格走高可能成為泰國食品加工企業的重要風險因素,特別是原材料依賴進口的企業,如大豆制品企業、飼料企業以及以面粉為原料的加工企業。
對于一些產品而言如棕櫚油,如果國外市場價格上漲,將拉大國外市場和國內市場之間的價格差,可能誘使企業轉向增加出口,從而將影響供應國內消費的存貨數量。為確保棕櫚油產量能滿足國內消費需求,有關政府機構應重視調控管理、檢查國內庫存以及密切跟蹤價格變化。合適的價格除了能反映生產成本外,還應同時考慮國際市場價格因素,以減少今后發生因國外市場價格較高誘使企業增加出口的問題。不過,如果政府需放緩調高瓶裝棕櫚油價格,以減輕國內民眾的開支負擔,解決辦法之一是政府可從國外進口半精煉棕櫚油,以合理的價格銷售給國內精煉廠進行提純加工,然后以不超過政府規定的零售價格上限出售產成品。此解決辦法需由政府承擔進口棕櫚油時出現的差價成本,短期內或對政府預算的影響不多,但如果世界市場上棕櫚油價格長期持續上升,將加大政府的負擔。
不過,南美洲旱災導致多種農作物產量下降的影響應該是短期的,預計今年下半年上市的農產品產量將增加。下一階段值得關注的是氣候變異問題,將成為影響農業生產的風險因素,同時農業生產還面臨著成本將隨著石油、飼料和農用化學產品價格上漲而增大的風險。
(易文)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