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提供的數據顯示,國內現貨玉米價格從1月4日的2206元/噸已經上漲到3月22日的2392元/噸,一季度內上漲幅度高達8.25%。自2月中旬以來,玉米的漲勢迅速由東北主產區,經華北產區,向南方銷區逐步蔓延,價格亦隨運費的增加逐級提高。與玉米價格高漲同時存在的,是2011年的玉米豐產增收、養殖業利潤空間下降、飼料消費不振、深加工企業利潤下滑等利空現象。玉米為何在糧食消費的淡季出現行情大漲?
供求趨緊為上漲主因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的預警分析專家習銀生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后玉米價格走勢較強,主要原因是國內玉米供給趨緊的格局未發生根本變化。盡管去年玉米豐收,年度供給相對充足,但近年來我國畜牧業持續發展,飼用玉米消費穩步增長,工業消費快速增長,玉米總消費呈現剛性增長的特點,國內玉米供求長期趨緊的態勢沒有發生改變。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玉米價格上漲是在國內玉米獲得歷史性豐收,年度供應總體較為充裕,但結構性供給失衡的情況下發生的。由于去年華北黃淮產區玉米質量較差,水分較高,霉變率較高。而飼料企業對玉米質量要求較高,這就使得南方銷區,甚至華北黃淮產區的飼料企業紛紛轉向東北產區集中采購玉米,造成東北產區貨源供應相對偏緊,加上農民惜售,導致東北產區玉米價格持續堅挺,并帶動其他地區價格上漲。今年華北玉米霉變比例偏高意味著優質玉米供應量相對減少,其價格優勢也愈發明顯,進而帶動國內市場震蕩上揚。
另外,國際玉米價格上漲推動因素也不可小覷,南美因干旱影響玉米產量,全球玉米供給趨緊,加上美元匯率走低,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玉米價格呈震蕩回升態勢,對國內玉米價格上漲形成一定推動。
深加工企業需求旺盛
3月份至今,東北地區玉米價格上漲100至120元/噸,華北上漲60至80元/噸,廣東上漲70至80元/噸。據吉林玉米深加工企業反映,目前玉米收購價格高達2280元/噸,而在2月份約為2100元/噸,一個月上漲了10%。玉米收購價格雖不斷攀升,但農民普遍存在惜售心理,企業面臨收糧難困境,很多企業只好抬價“搶”玉米。
在3月22日舉行的第七屆春之華飼料原料市場專題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指出,中國玉米供需格局正在出現轉折性變化,由過去的相對充裕轉變為供不應求,供需缺口正逐步擴大。他介紹,國內玉米深加工需求已由2008年的3500萬噸增至目前的4500萬~5000萬噸,增長29%~43%。即使在全國玉米獲得豐收的前提下,由于深加工需求的快速增長,市場供需缺口仍會擴大。
布瑞克咨詢公司分析師林國亦有同感:“加工企業在春節后開始備貨,東北地區甚至出現‘搶糧’,企業不斷上調收購價格以爭奪糧源。”他認為,近兩年玉米深加工新增產能和飼料需求快速增長是推高玉米價格的主要推手,像果脯糖漿一個子行業在2010年至2012年新增產能就達到200多萬噸。另外,種植成本,尤其是人工和農資成本大幅增加,也助長了農戶的惜售心理,推高了我國玉米的內在價值。
需要警惕的是,在目前的成本壓力下,深加工企業正面臨著利潤空間的降低。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甚至有些加工企業已經放棄繼續補進玉米。這種現象在運費高昂的南方地區尤為明顯。廣東省茂名市某淀粉企業負責人表示:當前玉米淀粉價格僅為3200元/噸,而原材料成本已超過2600元,企業已暫時放棄玉米淀粉加工。
今年玉米繼續擴種的可能性較大
春播季節臨近,農民陸續開始準備春播選種。由于玉米收儲價的逐年增幅高于大豆,2011年玉米種植凈利潤達到了320元/畝,而大豆僅為110元/畝。2012年春播季農戶很可能傾向于種植比較收益明顯的玉米。寶城期貨的農產品分析師畢慧搜集市場信息后發現,今年大豆種子銷售不暢,玉米種子卻供不應求,部分品種的玉米種子價格漲幅很大。雖然距離春播還有一段時間,但就目前情況看,今年玉米繼續擴種的可能性較大。
另外,年初國家出臺的《糧食加工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明確規定,中國將從嚴控制玉米非食用深加工的盲目發展。兩會期間,也有相關人士透露,我國已經與阿根廷簽署了400萬噸的玉米進口協議。這一切都提醒農戶和糧食經紀人盲目追漲的風險正在擴大。
但是深加工行業所需要的優質玉米缺口依舊存在,習銀生建議農民在近期的玉米銷售中要根據自身的儲存條件而定,儲存條件不好的農戶在氣溫回暖前需將玉米售出,否則容易發生霉變,造成損失。儲存條件較好的農戶可采取分步多次銷售的方法,降低市場風險。從生產來看,優質玉米的長期需求比較旺盛,價格將維持在較高水平,種植玉米仍將具有較好的比較收益,有條件的農民可適當擴大生產,選擇適合當地土肥水等條件的高產優質品種進行種植。(海亦)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