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揭秘“向前蔥”:最大蔬菜集散地每天僅收十來車
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農科頻道熱線村村通
齊魯網3月23日報道:據山東廣播電視臺電視農科頻道《熱線村村通》報道,繼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之后,最近,農產品過山車的領航員如今輪到了向錢蔥,盡管最近大蔥價格略有回落,但餐桌上的調味菜怎么就一下子成了蔬菜中的奢侈品?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記者來到壽光市農產品物流園進行了深入調查。
在這個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地,本地大蔥一斤只要一塊七八,南方蔥三塊錢左右,比前兩天稍有回落,但和年初相比,價格還是貴了兩三倍。批發商告訴記者,盡管這陣子大蔥價格屢破天價,但他們的生意卻并不好做。
按照以往的經驗,農產品價格暴跌暴漲背后的供需不平衡一般有三個原因,上年價格太低傷農、天氣因素導致減產、人為囤貨。但是相比一些蒜姜投機者低價收購、高價貯藏、天價出貨,大蔥的不易儲藏性決定了它的炒作空間有限。
蔬菜批發商反映,在壽光農產品物流園銷售的大蔥主要是產于安丘的北方蔥和杭州的南方蔥,但是因為北方蔥已經差不多就要下市了,南方蔥由于天氣不好,不能大批量的運輸過來,所以造成市場上的蔥價一直處于高位。
隨后,記者又來到了山東大蔥的另一個主產區章丘,這里的情況和壽光基本相同。蔥農告訴記者,現在,章丘大蔥的產量達到了年產6億公斤。然而,當地蔥農得到的種植、供求信息遠不如蔥白那樣晶瑩剔透,菜農們只能看著上一年的收益而決定當年大蔥的種植規模,大蔥面積減少也是造成大蔥產量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了大蔥種植面積減少,產量降低以外,大蔥天價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流通環節過多。大蔥從田間地頭到消費者的餐桌,大致要經過五個環節:農民種植、經紀人收購、運輸戶、各地批發市場、賣菜的商販,這還不包括小經紀人、大經紀人、小批發商、大批發商等多重輾轉,也就造成了最近各大城市十塊錢買兩根蔥的現象。
來源:齊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