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缺水嚴重,一邊是水嚴重浪費。那么,調整水價能否倒逼出節水習慣?這個問題在3月22日“世界水日”這天有點特別。
近年來,我國一部分省市已通過修訂法規條例、舉辦聽證會等形式,分行業、分級別對用水大戶實行“階梯水價”,有的城市還對居民用水進行了“超額累進計費”等措施,經濟調節這根杠桿能否真正用到實處?大城市的節水難題又該如何破解?
“水行業”日子有點煩
“上海全市有700多家大中小公共浴室加入行業協會,很難想象其中600多家是中小型的大眾浴室,從物價局定的收費標準看,每人的浴資小于等于15元,才實行大眾浴室等同居民用水,供水加排水的綜合水價為每立方米2.8元,但如果浴資稍一抬頭,則綜合水價浮動至大浴場級別,到達每立方米10元,如果經營桑拿則是16元”。
曾有上海灘“洗浴大王”之稱的上海市沐浴行業協會會長施有毅為記者解讀了“階梯水價”路線圖。他認為“階梯水價”的調控措施是大勢所趨,高端洗浴行業作為用水大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是必需的,節水其實是每個洗浴企業的內控制度之一。
記者走訪位于北新涇地區的“美容美發一條街”,永琪美發店的一位值班經理告訴記者,相比沐浴行業而言,美發業也面臨水成本增高的壓力。“企業對于節水有自己嚴格的內部規定,但從長遠看,用水成本依然是個大問題”。
不過對于那些小型的洗車店、美發店而言,節約用水仍難獲重視。在上海火車站北廣場附近,仍有一些小型洗車店、美發店,直接向沿街公共區域排放污水。一位洗車店員工稱,對于城市節水排水的相關規定并不知情。
經濟杠桿“逼出”節水習慣
記者注意到,水資源相對較豐富的湖南省長沙市,是較早通過修訂法規條例的方式,實現“階梯式”“累進式”水價管理的城市之一。該市對洗車、洗浴、游泳、水上娛樂等高耗水行業,管得更嚴。4年前修訂的這一條款規定月用水量超過500立方米的車輛清洗點,必須安裝、使用循環用水設施,否則面臨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
比長沙更早,追溯到2001年,上海就開始試點分類型對耗水大戶實行定額用水。
來源:今晚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