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成都3月22日報道:(記者佟曉群)3月21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果酒專家委員會、中國通天酒業有限公司等主辦的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專家論壇在成都糖酒會期間召開。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葡果酒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葡萄酒學院名譽院長李華,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業部葡萄與葡萄酒首席科學家段長青等行業專家,以及來自國內不同葡萄酒產區的政府部門領導和專家匯聚一堂,圍繞國產葡萄酒的產業發展思路等進行了認真討論。
論壇上,來自云南的專家對云南當地的小氣候環境做了論證,提出了干熱河谷概念;來自通化產區的專家通過對通化產區生態環境的研究,首次提出了鴨綠江河谷概念。論壇還就相關具體議題達成五項共識并形成了報告。
共識一:資本是中國葡萄酒發展的保證
2011年,中國葡萄酒產量達到了115.7萬千升,增長13.0%;去年年底,我國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17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84.6億元,同比增長21.14%;實現利潤總額50.7億元,同比增長13.96%。這些數據說明,中國葡萄酒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增長。但這個增幅與進口酒在中國市場這幾年的增幅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數據顯示:2011年葡萄酒進口總量為36.16萬千升,同比增長27.6%,進口金額13.93億美元,同比增長80.9%。
由于中國現代葡萄酒產業發展歷史較短,從目前現狀來看,基地建設薄弱,企業管理水平和營銷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但從全球葡萄酒產業發展歷史來看,中國葡萄酒產業前景依然十分廣闊。
對中國葡萄酒產業而言,長期資本是其發展的保證;資本尤其是行業資本進入葡萄酒業,將提高葡萄酒行業的整體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
目前國內市場的國際化競爭加劇,外資正加緊對葡萄酒行業的滲透。在全球葡萄酒產量過剩、進口酒關稅下調的情況下,伴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口酒的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在上述背景下,中國葡萄酒業需要借助資本的力量盡快完成行業升級,以提高整體競爭能力。
共識二:做好酒莊酒、培育屬于自己的特色釀酒品種
中國葡萄酒迅猛發展,應加快能夠體現中國特色的酒莊酒的開發。
來源:中國經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